完满功德,离京返杭
契嵩受到仁宗皇帝的恩赐,宰相韩琦以下的大臣都想接见他,对他大加赞赏。大臣们想留下这位名人,请他在京师的悯贤寺居住,契嵩拒绝了。他已一切如愿以偿,于是告别开封府回到杭州灵隐寺。
??????????????????????? 将要离开开封府时,他吟诗《感遇》:
??????????????????????? 悠然严子陵,远大寥廓器。
??????????????????????? 故人贵为君,白驹要不至。
??????????????????????? 耽闲恋渌潭,高赵弄芳饵。
?????? ????????????????? 青山泛白云,万古寄高意。
??????????????????????? 侯霸不知道,初亦嫌傲志。
??????????????????????? 何事卑王侯,其心越天地
??????????????????????? 因悲娄护辈,胡为附权势。
??????????????????????? 流游绛灌间,折节蹁跹例。
??????????????????????? 皇皇古皇道,劳生自拘系。
??????????????????????? 不如归去来,乘风拂长袂。
契嵩在诗中显露心中的志向,他到京都开封府认识许多大官,为的是要使皇帝接受他的传法正宗和儒佛相容的理论。他是一个真正的“谋道不谋身,为法不为名”的人,当达到追求目的时,他就没有依附权贵的必要了。
契嵩回到杭州灵隐寺不久,被宋朝“四大书法家”蔡襄(字君谟)的邀请,迎往佛日山净慧禅院当往持,数年后回归杭州灵隐寺。这个时候,他感到自己已进入年迈的岁月了,但他壮心不已,吟诗《自赠》:
??????????????????????? 静坐还看竹,闲行亦合樵。
?????????????????? ????? 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谬。
??????????????????????? 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烧。
??????????????????????? 漫将支遁笔,闲且赋逍遥。
契嵩继续他的佛学研究。他在晚年著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书《非韩》30篇,就是在理论上彻底批驳韩愈的排佛理论,为佛学理论的生存和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他在书中的序言表明,他对韩愈文章的批判,他的“非韩”是“公非”,也就是说他是为了辨明真理讨个公道,而不是对韩愈的个人攻击。他首先要驳斥的自然是佛家最痛恨的那篇《原道》,因为它是文学家排佛的理论根据,如果驳倒它,排佛就失去了理论武器。契嵩以他贯通儒佛之史实,批驳韩愈的论点不符合儒家之道,从根本上平息了排佛的思潮。
契嵩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仍然坚持融合三教的主张,在禅林中影响甚大。
??????????????????????? 云门宗印元大师曾写诗赞道:
??????????????????????? 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
??????????????????????? 忘却率陀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
??????????????????????? 大觉琏禅写下《白云谣》诗篇赞道:
??????????????????????? 白云人间来,不染飞埃色。
??????????????????????? 遥烁太阳辉,万态情何极。
??????????????????????? 嗟嗟轻肥子,见拟垂天翼。
??????????????????????? 图南诚有机,去当六月息。
??????????????????????? 宁知 缊采,无心任吾适。
??????????????????????? 天宇一何辽,舒卷非留迹。
契嵩的一生活动,是为儒、佛结合,共同“辅教”而努力。北宋中期以后,儒、佛之间矛盾不仅大为缓和,而且加速融合,最终形成南宋理学。契嵩对重兴佛教,不仅对中国佛教发展史有很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古文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成为佛教界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家。几乎所有中国佛教通史、两宋佛教断代史、中国佛学著作,均有专门论述并给予充分肯定。由从事佛学的研究家、历史学家编写的《中国历代高僧》一书中,选择了自汉迄今中国佛教史上60位高僧加以介绍,其中就有契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