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的历史发展,自秦朝时期至现今,已经历了约2,200多年的时间。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土著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称为百越,南越族为其中一支。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多数南越族人与华夏人杂处,少部分南越族人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岭南第一个封建王朝南越国。南越国时期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华越和平杂处,相互通婚,逐渐形成一种混合语形式的原始古粤语。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陆续有汉族人迁入岭南,随之带来中原汉语,开始对原始古粤语产生叠加式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不少中原人南逃至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峰期。当时中原传入的汉语与秦汉时期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进一步叠加影响古粤语,逐步改变了古粤语的面貌,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距离。这一时期是粤语的成长时期。
唐宋时期
在唐朝鼎盛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杂处的南越原住民多数已被汉化。部分百越部族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里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再次进一步受唐代中原汉语叠加影响,成为一种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自身独立词汇和文法结构的成熟语言。唐朝灭亡后,燕云十六州沦陷达四百年之久,宋朝时期,北方更再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岭南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现代粤语仍能比较好地对应宋朝早年官方修订的《广韵》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中原汉语发音。不过《广韵》仍然只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只是因为字多而分上下卷,与现代粤语并不完全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