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受孕后体内各脏腑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能量、水、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的供应也要相应增加,以适应母体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以及临产分娩和产后哺乳的需要。母体在妊娠以后基础代谢率逐渐增高,至妊娠晚期可达 15%~20%;能量总需要量约为 2500千卡/日(非孕状态时为 2100千卡/日),临产时所需要的能量则相当于轻度或中等度劳动量;产后哺乳期由于乳汁分泌的需要,能量总需要量达到约为3000千卡/日。
母体所需能量靠饮食摄入量的增加和饮食性质的改变(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量的增加和比例的改变)来供应,但热能量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碳水化化合物和脂肪类物质的增加,主要是储备为产后哺乳作好准备。蛋白质一般每天60~70 克足够,非孕期血浆蛋白平均为7.25克/100毫升,妊娠期下降为 6.25克/100毫升,产后逐渐恢复正常,这主要是由于生理性稀释促使血浆蛋白下降所致。加上为适应增大的子宫、胎儿和增加的血循环系统的需要,导致了一种适应性改变的血容量增加,但血容量的增加超过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增加,产生了相对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影响到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引起水肿。因此,为了母亲的孕育和哺乳的需要,合理安排孕妇的饮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总体来说,孕妇的饮食应有足够的热量,应多样化,避免偏食,要根据妊娠不同阶段的需要和可能来拟定饮食。妊娠早期由于绒毛分泌的激素影响到脾胃消化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这种现象称为孕吐,严重时可出现脱水、酸中毒。这一阶段孕妇的摄入量往往处于负平衡状态,加上饮食不合适或情绪不佳也易引起呕吐和拒食,因此这时期饮食的安排应尽量投其所好,主要是使孕妇能进食、少吐,不要过多讲究禁忌;宜少食多餐。一般妊娠在2.5~3月后孕吐开始消失,孕妇胃纳渐增,进食增多。此时食物中应富含蛋白质,如动物性的有瘦猪肉、鱼、鸡蛋等;植物性的有大豆制品,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盐或盐渍的食物,如咸鱼、咸菜、咸蛋等,因其含钠较多,易促进水钠潴留而引起水肿;刺激性食物如辛辣之品应尽量避免,特别是烟、酒,如果长期服用将会影响胎盘血供,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引起早产和新生儿体重过轻等现象。妊娠后期常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的病理反应,此时食物“宜淡不宜咸”更为必要。除一般的正常饮食外,还可进食“鲤鱼汤”和“赤小豆粥”。后期是胎儿长骨胳、牙齿的阶段,对钙的需要增加,平均为1.5克/日(产后哺乳期每天需2克/日),一般饮食达不到此要求。对铁的需要量在妊娠后期也大增,平均6~7毫克/日,因此食物中需要有丰富的铁、钙,可多食动物肝、肉松、豆制品等,同时可加服硫酸亚铁、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但总的摄入量亦应有所控制,不宜过多,以免胎儿过大导致难产。临产阶段,孕妇体力消耗较大,如进食不足会影响子宫收缩和产程的正常进展,所以在将生产时须进饮食,可免饥渴乏力。如可服用“母鸡汁稀粥”,鸡能补虚温中,又富营养,易消化。产后阶段,由于产时体力的大量消耗和出血,产妇处于极虚弱状态,加之又有哺乳的需要,因此应多进些高热量的饮食,如脂肪、蛋白质之类。但由于产后数日内,产妇的脾胃功能常处于虚弱状态,所以进食量之增加应采取循序渐进方式。一般在产后二三日内尽量少食盐,因为咸能耗血,影响乳汁分泌;勿食生冷坚硬,勿食肥腻厚味,免伤胃气;可频食白粥,渐食羊肉、猪蹄少许,产后可食新鲜精肉汤、羊肉汤、鸡汤加盐少许,以及猪蹄汤、鲫鱼汤等。此外,产妇在产后常会出现大便困难,故除多食蔬菜外,可加服“芝麻粥”,可滋阴、润肠、通腑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