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昊的确有点像陈坤
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赛程最长的钢琴比赛于前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决赛。全场最后一位出场选手——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朱昊以9.814分成为本届金钟最后诞生的金奖得主。现场观众有感而发地说,在朱昊的演奏中不仅仅是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还有他的整个身体和灵魂”。而有评委则赞道:“他表现的不是钢琴,而是他自己,因而深入人心。”而这位貌似陈坤的钢琴王子则微笑着告诉记者:“拿金奖太意外了,我可能比其他选手多了一点运气。”
决赛中的不“和谐”音符
选手抢乐队拍子 乐队找不准音调
在钢琴比赛中,复赛和半决赛阶段都采用独奏的形式,而进入到决赛阶段,则要求选手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因此,除了钢琴本身演奏的水平外,钢琴与乐队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乐队里各乐种的表现好坏都直接影响选手的最后得分。
在前晚的比赛中,首先出场的22号选手刘昭智让观众觉得他“太投入了”:“只顾弹自己的钢琴,有两节还抢了乐队的拍子。”在进入决赛的6名选手中,与乐队配合出问题的选手不占少数。本次大赛钢琴铜奖获得者曹鹏向记者透露,决赛时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协奏曲,之前的练习中都是独奏,“我没想到自己会进入决赛,所以准备不足。另外,练习时也从未将协奏曲作为重点。”
选手与乐队配合少,在协奏曲的演奏中会出现“唱独角戏”的情况,但同时,也会出现“乐队给选手捣乱”的情况。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选手钱程就“深受其害”,他在决赛中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钱程在演奏技巧和情感把握上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问题出在乐队有几个拍子和音调没有找准,以致出现了给钱程“捣乱”的现象。令观众赞叹的是在随后的发挥中,钱程并未因此受到影响,虽然最终只获得铜奖,但他的“处变不惊”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竞争激烈
银奖得主参赛曲目难度大
当晚,倒数第二个出场的24号选手杨晓勇一出场便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他所选择的参赛曲目是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首曲目以节奏快、音调转化多、难度大著称,因此,对演奏者的要求极高,“除非他对自己非常自信,技术非常过硬才行。”而杨晓勇在随后的演奏中印证了观众的判断,他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将个人情绪与曲目节奏结合紧密,在长达40分钟的演奏中,跌宕起伏地诠释了李斯特这位浪漫派作曲家的风格魅力。更令观众称道的是,杨晓勇与乐队的配合十分默契,他不仅能娴熟地驾驭键盘,还能不时抬头与乐队指挥进行目光交流。
他酣畅淋漓的演奏赢得了观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演奏结束后,他扶着钢琴站立起来,为观众鞠了一躬!最后,杨晓勇凭借此曲获得了本次比赛的银奖。
金奖得主得分遥遥领先
在众人无比激动和期待中,本场比赛的最后一位选手,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朱昊登场了。朱昊一出场,有观众就情不自禁地道:“他长得好像陈坤!”朱昊的帅气是他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同时,他选择的曲目也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首熟悉的曲目在朱昊演奏下,宛若一场充满享受的音乐会——自如、流畅的表达宛如溪间清泉流入心田,高昂、雄壮的奏鸣又宛如高山瀑布倾泻而下,令人畅快淋漓。现场观众首次“坏了规矩”,在其演奏尚未完全结束、中间章节停顿时,便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对其报以了热烈掌声。也许评委与观众一样,都被小陈坤所深深感染,9.814分,这才是全场最高分!记者看到,朱昊的最低分9.79分也高出第二名选手0.037分,这在选手实力相当的专业比赛中实为罕见。
评委点评
石叔诚:可与音响配合练习协奏曲
鲍蕙荞:中国的钢琴选手普遍缺乏与乐队合作的经验,这次进入决赛的选手中也有准备不足的情况,可能只练了协奏中较难的片段,整体掌控能力欠缺。但让评委感动的是,虽然缺乏协奏经验,但我们的选手在面对突发情况,如未合上拍、乐队“捣乱”的时候,都能沉着、勇敢地应对,很自然地接下去,不慌乱。小小少年,令我们这些老师钦佩不已!
韦丹文:决赛的6位选手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记得我第一次登台与乐队合奏的时候可没他们沉着,脑子一片空白,谱子都忘了。
著名钢琴演奏家石叔诚:选手在决赛的发挥不如在复赛和半决赛的发挥,主要就是因为前面的独奏是他们的强项,而协奏经验不足。现在以他们的水平已经没有必要再在弹奏技术上纠结,重点应放在艺术层面的思考上,所以协奏表现得弱一些不是技巧问题,是学习不够,要把重点放在对音乐的理解上。选手在练习中,如果没有条件与乐队合作,可以采用与音响多配合的方法练习协奏曲。
钢琴组评委会唯一一位作曲家出身的评委高为杰:要先读懂谱、琢磨谱,然后再去练习,不要只关注钢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