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13分报道,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最新统计,截至3月16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西南五省区是重灾区。
针对持续旱情对农业的影响,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白中华做了如下点评:
白中华:应该说,到目前西南抗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而且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大春作物的播种。大旱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还是很多的,给我突出的感受是这次抗旱,应急措施多了,防范和计划措施少了一些。这说明我们的抗旱防灾减灾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首先,水利设施和地质勘探要避免北重南轻,建设和投入要南北通盘考虑,水利设施不仅要有水库、渠道这种供水设施,还要有一家一户的水窖、山塘这种储水和蓄水的设施。地质勘探要细致、全面,哪里有水、深多少、水质如何?都要搞清楚。还要健全打井队伍,购置先进的打井设备以备应急。
应该说农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因为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面对的都是活的(东西),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在其生长的过程当中,就面临着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在抗旱当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农技人员严重不足,抗旱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深入到田间地头,甚至有人说,我们农技体系已经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状态。其实,网没有破,只不过有的地方好一些,有的地方差一些;线也没有断,只是没有联系了,农民跟技术员的联系少,还有就是人还在,只不过是这些人可能不是能够下到田间地头传授抗旱技术的技术员。
如果农业的防灾减灾措施做到细致的话,尤其在抗旱当中,首先我们要完善预测预报,因为如果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可以为抗旱赢得时间和空间的余地;第二,要有应急机制,是什么样的灾害,怎么样处置,有相应的人员配合;第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选育、改良和筛选出耐旱和抗旱、抗病的这种种植品种和养殖品种,如花椒树死了,不种花椒了种什么?如种水稻的地方种不了水稻,改种玉米,那个玉米品种是不是足够抗旱?第四,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要,建立完善农业保险,让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再大一些,尤其是理赔额再提高一些,只有建立完善这种应急的防灾减灾体系,我们才能做到反应快速,措施有效,也才能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