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以来,湄公河流域出现中到重旱,湄公河北部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国外有舆论将其归咎于中国在澜沧江开发水电所致。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科学分析后认为,2009年底以来湄公河流域温度持续偏高、降水偏少,干旱严重,这是整个东半球副热带地区正在发生的大范围干旱的一部分。这次干旱是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一次极端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说,目前,西起非洲北部、印度半岛,东到中国西南地区、中印半岛北部以及菲律宾的广大地区,都正在经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因此,当前湄公河流域的干旱不是一个局地现象,而是东半球副热带地区大范围干旱的一部分。国家气候中心对亚洲干旱区域的监测表明,从非洲、中亚、印度到我国华北是干旱发生频率在增强的一个干旱带区域。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认为,今年湄公河流域干旱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一次极端干旱气候事件。自2009年12月以来,湄公河流域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两成以上;同时,流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摄氏度。特别是2010年2月以来,湄公河流域温度高、降水少的异常状态持续加重,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一般仅有15—30毫米,东南部地区在15毫米以下,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气温异常偏高2—4摄氏度,局部地区偏高4摄氏度以上。高温少雨直接导致了湄公河流域干旱的发生。
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澜沧江—湄公河径流的变化主要由降水变化所驱动。1961—2008年近50年的资料分析表明,无论干季(1—4月)还是雨季(5—10月),澜沧江流域平均气温均明显上升,降水微弱下降。分析澜沧江流域中国出境流量控制站——允景洪站流量表明,在1961—2006年间,全年平均澜沧江流域中国允景洪站出境流量为减弱趋势,与该流域降水量的变化相符,说明90年代后澜沧江干流水电站建设对流域出境流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去秋以来,湄公河的上游——流经云南的澜沧江不仅遭遇了历史罕见气象干旱,同时也出现了罕见的水文干旱,使得它向下游湄公河供水较常年减少。但是,澜沧江流域面积仅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总面积的23.5%,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约640亿立方米,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当地流域,占86.5%。本报记者 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