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小水利
五小水利,配套不齐,管理不善,年久失修,大旱之年,无力抗旱
“我们这一下雨就水土流失严重,不下又没有水用,下也不成,不下也不成。”沈有华指着坝塘说,“你看,泥沙已经堵掉两根灌溉渠道了。”
云仙乡芒别组坝塘原有2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这个唯一的灌溉坝塘现在填高了三四米,蓄水量不到12000立方米。遇上大旱,基本丧失了作用,灌溉的近90亩田地多已荒芜。
云南省水利厅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很长时间,云南的水利设施是在吃老本,小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结果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而有些地方的小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科学管理,干旱来袭,比小水库干得更快。而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
粟邦良还认为,普洱甚至云南很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未发挥蓄水抗旱功能,与部分小水利承包到户有关。
“有的坝塘承包给了个人养鱼,下游用水他不放,防汛排空坝塘,他为了鱼不干,水利设施起不到灌溉防洪作用。”粟邦良说。
云仙乡桃子树村的情况,只不过是一个说明问题的案例。该村芒别组唯一的灌溉坝塘只修复过一次,现在又被泥沙堵上了。临近的老毕田组坝塘,“1958年建的,容量15000立方米,现在周围都是紫色沙石,填了3米了。”沈有华介绍,现在蓄水量只有原先的一半。
而云仙乡黄竹林村哑巴山水库,因属于集体所有,责任不明,管理起来互相推脱责任,现在引水管被泥沙堵住。
扩军的压力
五小水利,有钱没钱都要做,有钱挖3米,没钱1米也要挖
五小水利新建和维修,钱从哪来?
大旱之后,桃子树村开会研究,想改造坝塘。清淤、筑坝,让人可取水饮用。但是,当计算下来需要近30万元时,村支书沈有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上面”的投入上。“我们希望上面能补助20万元,自筹10万元。”沈有华说。
对于人均收入1100元的桃子树村村民来说,1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一听到集资,村民陈学仙首先想到的是去贷款。而老毕田组只剩下约40人,“他们认为没希望了,出去打工,集资更难。”沈有华说。
对村民来说,如果修缮费用很高,那建坝塘成本则更高:从100公里外拉原料,折算下来,蓄一立方米水要400元。
沈有华计划再次加高加厚一个可以惠及2个村组的坝塘,让其蓄水达到20000立方米,预算25万元左右。“这个工程两个寨子集资几万,剩下的希望上面补。”
花钱太多,而覆盖面却不大。云南多山地,居民和田地分散,高成本建设的水利设施只能惠及一两百人。据统计,普洱市农村平均一件水利工程,只能惠及130人。李启林说,一件工程批不批,肯定要看效益,上报工程时经常很为难,因为别的地方动不动就惠及几千几万人。
不管40个人还是400个人,沈有华只关心用水问题。村里拿不出钱,他只能不停地重复着:“希望上面支持,希望上面支持。”
沈有华1992年走马上任当上村支书,这些年为村里争取到了2次近30万元的资金和物资修建五小水利。对他来说,最难的是让村民掏钱修建水利,所以他更愿意把希望寄托在“上面”。2009年,他向上级申请水利资金,“领导告诉我,资金实在紧缺,等明年再看,没想到一等却等来了大旱”。
沈有华清楚,今年,有的地方所申请的工程效益大,上级部门会优先照顾他们,“桃子树村形势不妙”,但他说他仍旧会继续争取。
其实,水利投资,哪里都缺钱。李启林说,2010年普洱计划建11900多件五小水利,要1.3个亿。从2010年到2015年,普洱市仅在五小水利方面需要资金,将从近1.3亿元递增至13亿元左右,资金压力巨大。
4月8日,国家防总发布消息称,山区群众饮水仍面临困难,确保基本生活用水仍是首要任务。
“有钱没钱都要做。有钱挖3米,没钱1米也要挖。”李启林说。(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