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咪让男嘉宾“心动”的次数最多。
马诺在镜头前大胆出风头甚至是出丑
民俗专家解析“相亲热”
看这类节目可体验另一种爱情方式
通过记者的随机调查,发现即便在广州这样的粤语地区,喜欢看各大卫视,尤其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观众也不在少数,而年龄段也是从90后到婆婆妈妈都有。相亲类节目为什么突然又“火”了,其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心理推动力,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民俗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讲师刘兴东,而他本人也是这类节目的热心观众。
相亲指向性更为明确,互信度比自由恋爱高
“这类节目的热播和日益庞大的相亲群体有关。”刘博士分析说,不论现实生活还是电视节目,相亲的主要目的是婚姻,虽然电视节目有作秀嫌疑,但依然不妨碍参与者和观众体验相亲的热情。“相亲群体绝大部分都经过了自由恋爱,他们很多人都有过相爱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而被迫分开的经验。而这种种客观原因中,物质条件不够又是最常见的。相爱也必须有物质基础的认知,很多人开始寻求所谓的‘门当户对’,而传统的相亲依然是最好的方式。”
刘博士认为,有过在自由恋爱中“尝试错误”经验的人们,都很希望在爱情中提高互信度。“传统由熟人介绍的相亲的互信度就比自由恋爱高,而由江苏卫视、湖南卫视这些媒体把关甚至‘挑剔’出的嘉宾,普通受众都认为是已经经过优胜劣汰、值得信任的。从已经播出的这些节目看,不少嘉宾都是在工作上小有成就的,他们不再像在校大学生,青睐柏拉图式的爱情、沉迷于刻骨铭心的感觉,他们知道什么是现实,因而更希望借相亲方式理性地追求爱情。既然自己有要求,何不去同样有要求的群体中寻找呢?”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大胆地走进节目,在镜头前出风头甚至是出丑?刘博士以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很“火”的马诺为例,说这类节目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即便是内向的人偶尔也想放肆一下
至于普通观众,刘博士告诉记者,大多数人还是将《非诚勿扰》等当作一个娱乐节目、一场秀来看,而它确实能在晚间给劳碌了一天的人们带来快乐。“每个人都有实际角色和理想角色,像马诺这样做了普通人不敢做、说了普通人不敢说的,可以说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角色。现在,80、90后都很崇尚个性,觉得只有张扬了,才会被看好或赢得尊重,最近当红的‘凤姐’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事实上,很多人即便是内向的,内心也偶尔会有想要放肆一下的想法,而这些节目则是把这一点点心理和少数人的风格放大了,变成一群人。加上现在人们在工作、家庭中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人也觉得自己的恋爱、婚姻没有达到理想或预想的状态,而看这类节目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另一种爱情方式,电视台也就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让节目更加娱乐化。”
记者观察
节目一窝蜂,还能火多久?
《超级女声》走红的时候,电视选秀遍地开花;《我爱记歌词》收视高的时候,不少考验大家记歌词技术的节目争抢“歌词达人”;游戏节目《智勇大冲关》一连播了两季,这种让普通人参与游戏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经常边看边爆笑的节目;刘谦春晚一炮而红,魔术节目又成为卫视争抢的热点……
之所以举这几个例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几档节目都是很好的前车之鉴——相亲节目究竟还能火多久,自然也取决于“一窝蜂”的程度。如今,因为收视实在火爆,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不愿意放弃现有的“相亲地盘”,但其他卫视又虎视眈眈,很想分一杯羹,这个“一窝蜂”还在加剧中。
一窝蜂似乎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通病,与之相应的则是“围观群众”的围观文化。一窝蜂+围观的结果,就是使一件本应很有创意的东西,在刹那之间就变成粗制滥造的代表。
让人忧虑的是,节目越做越山寨,大家都不另外添加创意,将会拉低整个电视行业的制作水平——目前大多数的相亲节目,其实都是同一个路子,亮灯,灭灯,发表感言。整体模式和结构根本没有区别。但如何改造得更有本地特色,现在似乎没有一个电视台能给出具体答案。
所以,相亲节目最终能在某个地方红多久,一得看这个地方的电视台有多少财力,其次要看观众的新鲜劲能持续多久。
谁能消灭“一窝蜂”现象?答案是审美疲劳。当观众看多了,看久了,这一波热潮就会被抛弃,大家将追捧下一个热点。让人好奇的是,下一轮,地方卫视将争抢哪个地盘?谁又将胜出?
专题策划:周娴 撰文:记者莫斯其格、苏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