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游客在参观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案例北京案例的国奥村。国奥村展区所用建筑材料均来自国奥村等奥运会场馆改造产生的建筑废料制作而成。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新华网上海5月1日电(记者叶锋)上海世博会主办方给记者提供了一本《关键词读上海世博》的小册子。这两日,记者“按图索骥”踏访世博园,通过九个关键词,“阅读”本届盛会的多姿多彩。
——“城市”
从巢居、穴居发展到聚居,人类始终在寻求生存过程中的安全庇护所。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不断产生、扩大。当159年前,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开幕时,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而如今,当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时,全世界已有50%的人居住在城市。据估计,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会增至5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61%。
上海世博会将主题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城市主要的存在目的。
——“记忆”
在上海城市最佳实践区,按1:1比例复制的澳门百年老当铺“德成按”以青灰色的外表素面示人。印章、当票、当簿……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但这家历史性的当铺却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这般保存城市“记忆”的例子,在上海世博园比比皆是。比如,上海世博建设大厦,就是在原上海第三印染厂的“新纺大厦”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改造而成的。中国船舶馆,则是建在百年老厂“江南造船厂”的原址之内。据介绍,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内,约有25万平方米的优秀老建筑被纳入保护范围。
将深厚的城市记忆接过来、传下去,是上海世博会参展城市的共同声音。
——“回归”
童话王国丹麦给上海世博会带来的除了小美人鱼的惊艳绝伦,还有“奥登塞”的返璞归真。这个丹麦的第三大城市、安徒生的故乡,将一条简单的自行车道搬到了“城市最佳实践区”;车道两旁,则是来自丹麦的自行车停车点、打气点。这个案例提出:以自行车代步,是未来城市的出行方式。
加拿大温哥华同样入选了“最佳案例”。该市规划师肯特·穆罗说:“20年前,我们在道路设计上的优先顺序为‘机动车——自行车——行人’,而现在,完全倒了过来”。
回归,可说是上海世博会提倡的城市新生活理念之一。绿色出行——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成为全民倡导的具体实践。
——“低碳”
办“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的宗旨之一。本次世博会期间,上汽集团的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300辆电动汽车在园区内运行,500辆混合动力汽车在园区内运行。记者1日行走世博园,看不到一缕汽车尾气、闻不到一缕刺鼻气味。
世博园中,一座凸现上海风格的四层小楼“沪上·生态家”迎来如潮访客。这座楼中,微风吹过,安置在屋顶一角的涡轮式风力发电装置便会发电;卫生间是用雨水、污水冲洗;阳光透过屋顶的巨大透明玻璃天窗,直接射入屋内……小楼比同类建筑节能达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