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于对“虎妈”“猫爸”教育方式的辩论日趋热烈。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也纷纷表达看法。
7岁的女孩,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不久前,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进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中,并被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模式的大讨论。
很快,上海出现了“猫爸”现身说法对自己女儿从小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虎妈”“猫爸”孰优孰劣?不论哪种方式,代表委员们都认可的教育方法是要注重能力培养,最终让孩子实现自我。
“虎妈”式的严苛
———应试教育惹的祸?
中国孩子在学习上的辛苦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代表王洪军这样描述孩子们繁重的学习生活:周六和周日早晨8点半前在马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上各类辅导班的;工作日晚上8点半以后还在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下了辅导班回家的。
全国人大代表王玉芝也有同感:很多家长出于让孩子将来幸福的目的,选择了从小让孩子吃苦。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唯恐落到别人后面。“孩子幸福指数低,关键是父母强迫孩子上这些培训班,逼得孩子没有玩的时间,而父母还自以为对孩子很关心。”
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现有16岁以下儿童3.8亿人,全国中小学生中参加过相关学业辅导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3%,而中国家庭开支中三分之一用于教育。
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导致孩子幸福指数低的“罪魁祸首”。
国内一家知名网站就“孩子幸福指数”发起一项网络调查。在参与调查的31584位网友中,44.3%的网友认为“学习任务太重,考试压力太大”是中国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23.8%的网友选择“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位居第二。“‘中国式’的严肃课堂教育”列第三,有22.6%的网友投票。
一位名叫“来自内蒙古的中学教师”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受煎熬,心里也难受,没办法,现在的高考制度,不仅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教师、家长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猫爸”式放养
———培养创造力的良方?
教育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至今没能破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孩子缺乏更多教育方式上的选择,不仅少了幸福感,也难以激发一个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程度就会受到影响。
王玉芝代表说,目前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在硬件上没有什么区别,高中在图书借阅和网络条件上占优,但在软件上却越来越差,如课外活动逐渐减少、教师不注重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等,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应试压力也逐步增加,导致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环境逐步减少,所以越是年级高,学校的环境越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说:“我觉得孩子还是不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要全面发展。我在孩子学习之余就和孩子一起登山,这是一项对孩子各方面都有好处的运动。”她指出,“望子成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教育心态,这是种功利化的心态,与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和教育体制都有关系。
她认为,给孩子自主权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孩子的自信心、被信任感、被欣赏感增强,就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创造性的激发。
尊重孩子
———与孩子共同成长
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家长问得最多的3个问题是: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和谁出去了,男的女的?这些看似关心孩子的问题恰恰体现出对孩子精神层面关怀的缺失。
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说:“我虽然不太赞同‘虎妈’式教育,但它反映出家庭和家长在整个教育中仍然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教育体制应该给家庭和家长教育留有空间,而不是简单要求和指挥。”
“猫爸”常智韬就曾坦言:不管虎妈妈猫妈妈,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中国的年轻人,绝大多数不但爱学习,也爱思考。韩德云代表指出,除了教育体制的作用外,关键在于家长做什么样的表率,是否同样爱学习,同样爱思考。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让孩子能成功,很多家长容易过分强调“手段”而忽视目的。中国母亲的概念中,“重点学校”是个非常有分量的词。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分到一杯羹,于是,给孩子择校就成了一门“技术活。”
所幸,人们开始理性反思目前的主流教育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的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就体现出这种理性反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表示,家长应尊重子女选择,共同减轻课业负担,要给学生更多了解社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记者崔清新 黄小希 白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