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面临的整体状况实在不妙。存款方面,由于负利率的存在,资金一再向外流出。如果资金来源变得困难,在这一基础上构建的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如何继续,将考验银行家们的智慧。
????眼下值得银行业人士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金融脱媒的进程提前了吗?
????这个提法并非说金融脱媒从未开始,实际上随着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传统的融资中介功能开始缓慢退化。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脱媒”的趋势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有不断加速的迹象。
????迹象之一是当前各方聚焦的理财产品市场。自从此前两年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变相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做法被银监会禁止之后,目前市场上各类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理财产品,从本质上看应当是银行撮合下的资金富余方和资金稀缺方的直接对接。因为假如没有银根收紧,也没有负利率的情况,这部分资金应当大部分会成为银行存款,再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流向用款单位。
????虽然两种情况都涉及银行,但原理大不一样。如果先成为银行存款,再通过贷款方式流向用款单位,银行在其中发挥传统的资金中介功能,所得的回报则是存贷差。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客户必须找银行才有钱用。但如果资金通过理财产品方式流向企业,那么银行充当的角色变成了信息对接,得到的回报则是理财账户管理费。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资金也可以不经过银行,信托、券商、基金等等也可以提供类似的资金对接服务,银行的贷款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
????记者认为,如果负利率持续下去,银行存款外流的迹象不止,那么过去国内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一哥”地位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即便到明年上半年负利率状况不复存在,但在过去两年间商业银行已经运作成熟的一整套理财产品业务仍然会运作下去,新的储蓄存款分流渠道也会不断涌现。从银行的角度看,这正是“金融脱媒”的典型表现。
????迹象之二,则是近年来越来越壮大的银行投行业务。过去两年极为宽松的货币条件给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机会。不仅短融、中票的发行规模屡创新高,超短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私募债券等新的融资工具也陆续登场。从目前可知的情况看,至少股份制银行在债券发行客户的挖掘上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中等规模客户市场。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意味着大企业的债券融资需求已经饱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占据银行客户总量最大的中等规模企业也将逐步进入用债券融资替代贷款的周期。
????这种情况下,银行怎么办?记者上周在深圳参加某银行举办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推介会,能感受到当下业内的危机意识。在面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客户时,这家银行开始试图为客户嫁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法律顾问、上市融资、企业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服务,这种尝试在两年以前还不多见。银行的目的显然只有一个,就是将企业的基础结算账户留在行里。
????迹象之三,银行目前身背的地方政府债务能否通过发债的方式最终予以解决仍未有定论,但可以看到的是,如果地方政府拥有发债能力,势必对现有的信贷业务格局形成冲击。不管对银行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但至少这部分的贷款需求会大大降低。
????综上来看,目前银行面临的整体状况实在不妙。存款方面,由于负利率的存在,资金一再向外流出。如果资金来源变得困难,在这一基础上构建的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如何继续,将考验银行家们的智慧。贷款方面,大企业、中等规模企业、政府客户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裂缝,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转向零售客户的速度或许要比各家银行起初规划的蓝图快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