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的长子陈心宇和长媳梁诗雅。
????西江都市报记者 黄海志 文并摄
????时值梁羽生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回到蒙山县参加纪念活动的梁羽生长子陈心宇先生。在陈心宇的娓娓叙述中,梁羽生,这个喜好中国传统文化、士气味甚浓的一代武侠小说宗师的形象,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
????曾靠撰写财务分析养家
????梁羽生以创作武侠小说而被世人熟知,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岭南大学读的专业其实是经济学。
????“除了创作小说外,父亲每天还要给各上市公司写财务分析贴补家用。”陈心宇告诉记者,上个世纪70年代,文学创作收入微薄,如果仅靠创作小说很难养活一家子,父亲的主要收入其实是来自财务投资,而这也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陈心宇后来攻读经济学、从事金融财会行业。陈心宇说,从这个角度看,他没能继承父亲的文学创作事业,倒是接过了父亲的另一半衣钵。
????“敢笑荆轲非好汉,好呼南八是男儿”、“牧马役胡边孤臣血尽,扬鞭归故国侠士心伤”……和其他武侠小说家相比,梁羽生的作品中有着大量的诗句及辞赋,古典味显得更足,这些都得益于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诗词造诣。
????陈心宇透露,父亲每日必做的功课是阅读历史类书籍和背诵唐诗宋词,对于唐诗宋词甚至已经到了烂熟于心的地步,每有亲朋好友过来串门,只要起个头他就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甚至在生命晚期重病卧床期间,只要身体允许,他仍然坚持阅读和背诵唐诗宋词。
????《萍踪侠影录》是最满意的作品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陈心宇说,和现在一些新潮父子形同好友或兄弟的关系相比,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父亲在他和两个弟弟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严父的形象。
????陈心宇回忆说,父亲是一个十足的夜猫子,一般在晚上10点后才开始写作,一直写到第二天中午12点。父亲曾说,因为晚上安静,创作起来更有灵感。
????由于梁羽生每天晚睡晚起搞创作,而陈心宇每天要早睡早起上学,父子两人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在周末一家人才会一起出去看电影或外出就餐,这时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后来,到了陈心宇念中学时,当梁羽生发现大儿子已经不是小毛头了,父子俩的沟通慢慢地多了起来,共同话题也更多了。
????在陈心宇看来,父亲梁羽生与家人分享和讨论自己创作的武侠小说的经历,成为他年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他会拿自己创作出的人物和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进行对比,教导我们要心存善念、明辨是非恶奸。”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塑造了一个最完美的侠士张丹枫。在梁羽生生前,他不止一次向儿子陈心宇表示,《萍踪侠影录》是他一生中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对此,陈心宇十分认同。“他那时才三十四五岁,正处于创作的巅峰,而且刚和母亲结婚不久,对男女爱情和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忠告后人“不忘昨日的来路”
????陈心宇透露,父亲很爱看电影和电视剧,移居澳大利亚后,还经常到影碟店租国内影视剧回家看。不过,陈心宇说他更喜欢看像《雍正王朝》、《张居正》、《张之洞》等偏向于历史正剧的影视作品。
????自从第一部武侠作品《龙虎斗京华》面世之后,梁羽生的多部武侠小说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
????不过,在陈心宇看来,这些改编自父亲作品的大部分影视剧在“精气神”上总感觉缺了一点什么,尤其是这些年的一些影视剧,一味地照搬好莱坞的特技和场面,将武侠动作片拍成了科幻片,缺乏人物关系的细细描画,剥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气息。
????在诸多武侠影视剧作品中,陈心宇比较喜欢1966年香港导演张鑫炎执导、傅奇主演的《云海玉弓缘》和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而后者也是陈心宇和父亲最后一次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和父亲口中描述的蒙山相比,现在的蒙山变化太大了。”首次踏上故土,陈心宇十分感慨,因为在梁羽生向三个孩子描述家乡的话语中,偏远、闭塞是父亲常用的词语。这次回来,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巨变。
????陈心宇透露,这次归乡之旅,他将一圆父亲生前未竟心愿,到生养父亲的村子里静静地走一走看一看,同时祭拜一下祖宗。
????在陈心宇看来,不管自己走得多远,他都不能忘却昨日的来路,这也是父亲梁羽生给他的忠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