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村民的巧手,一个个竹编工艺品先后成型落地。
走进岑溪南渡镇的村子,村民看着电视织着竹编工艺品,手指翩跹,一个个竹编工艺品先后成型落地……南渡镇是远近闻名的“竹芒编织之乡”,用竹篾和芒心等材料编织成造型不同、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不但在区内外畅销,而且挺进了新马泰等国以及欧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当地农民采取农闲编织竹芒,农忙下田干农活的生产模式,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南渡镇义新村华强竹芒编织工艺厂的生产车间,阳冲村村民莫萍坐在机器前,有条不紊地加快手中的速度,扫浆--竹芒定位--打钉,一分钟可以完成五六个芒草扫把制作。5岁的孙子在她背上安静玩耍,眼珠子左右张望,不时蹦出几句童言无忌的话语,打破机器单调的响声,逗得现场工人哈哈大笑。
莫萍今年58岁,在家空闲,因此选择到此工作,“有工作就来上班,没有工作就在家。”计件算酬劳、多劳多得的计算模式,让她实现了“赚钱不误带孙子”的梦想。
对此,华强竹芒编织工艺厂负责人陈开运介绍,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产品销往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订单生产是企业的供货模式,借助南渡镇丰富的竹芒资源,再结合本地农民农闲“上班”的模式,企业生产有保障,发展势头良好。
在一户民房工场里,四五个村民一字排开,手里忙着编织竹盒,薄薄一片竹篾,经过次序编排,即可成为一只实用的竹盒。这些竹盒,将会被运往北京成为稻香村等知名品牌的端午节粽子包装礼盒。竹盒经营者罗焜介绍,根据季节变化,企业生产产品随之变化,“三四月生产粽子竹盒,七八月生产月饼手提篮。”竹编制品不易发霉、不易破损、不易蛀虫,加上环保又有特色,所以产品畅销,依靠竹编制品生产销售,罗焜工厂的年产值达到80万元。
每隔两周,岑溪茗兴茶笠编织厂的经营者莫连英总会开着小车下村,走家串户上门回收农民在家“上班”完成的竹编工艺品。莫连英从事竹编工艺品生产将近10年,十年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从单一以竹为原料,进化发展到用竹片、藤草、木条及铁丝为原料,开发出竹藤、竹木、竹铁混合编织,并附以喷漆及喷塑等,颇受外商的欢迎。“现在我们有60多户在家生产,还另外雇请了五六个村民在店面,负责修剪工艺品的线头,严守质量最后一道关卡。”
目前,南渡镇有专门从事竹芒编织加工业的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其中在厂部就业2000多人,通过外发订单带动农户就业3000多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利用竹子、芒、藤等可再生资源,南渡镇人民以灵巧的双手、巧妙的构思编织出精美的“竹芒编织之乡”的美誉。
采写:记者 莫小洪 通讯员 覃 波 摄影:记者 麦朝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