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的保险业,成为经济下行压力下最亮眼的行业之一。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发展仍重规模和盈利,产品价格高、保障程度低、费用占比高、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使行业形象不佳,服务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利润翻番 难掩规模尴尬
根据保监会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保险业收入增速高达17.5%,成为经济下行压力下最亮眼的行业之一。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全行业利润增长106.4%,利润额创下历史新高。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5358.8亿元,同比增长46.5%。在互联网保险等新兴领域,更达到了数倍的增长速度。
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425.4亿元,同比增长20.4%。赔款与给付支出2311.2亿元,同比增长24.3%。总资产108703.1亿元,较年初增长7%。净资产14364.7亿元,较年初增长8.4%。预计利润总额870.9亿元,同比增长142.6%。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政府部门不善于运用保险分散风险,企业缺乏保险意识,居民对保险“不买账”等,凸显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较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近年来保险业形象虽有所好转,但“卖保险的”仍然成为保险从业人员形象代表,社会认可度较低。
“不道德”产品仍存
“据调研发现,现在一些保险产品,赔付率和费用不成比例,特别是意外险中,有些保险公司意外险产品赔付率不足20%。”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说。
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却被不良销售人员将保单“升级”变成了P2P产品;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却被忽悠买了保险理财……此类行径久遭消费者诟病。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2015)》指出,2014年我国各级保险监管机关共接受处理保险消费有效投诉事项2.9万余个,其中对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19%,涉及保险合同争议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80.37%。
报告分析称,从投诉反映的问题来看,财产保险主要集中在对定损价格不满意、对理赔时效不满意及对拒赔原因不认可等;人身保险主要集中在销售人员夸大产品收益、混淆保险与银行理财储蓄概念、隐瞒免责条款、退保损失过高、保险金给付数额争议等。
市场竞争不足
致客户利益受损
我国保险业之所以长期存在种种乱象,服务水平提升缓慢,行业形象得不到根本扭转,除行业自身存在不少问题外,也有外部监管和市场竞争不足的因素。
郑伟指出,除了一些保险公司存在重规模利润、轻客户服务的现象,监管方也存在对消费者保护重视不够、落实不够、监管不力,甚至出现盲目保护保险公司利益的情况。同时,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一些保险企业对于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动力。
人保寿险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忠良说,在低层次竞争下,保险公司普遍急功近利,对全程服务无暇顾及,从而造成业务脱节,消费者满意度低。此外,目前全国保险销售员达300万人左右。其中多数员工并非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仅签署了相关销售展业协议,这导致其只关心销售订单,不关心服务。 (据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