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75%。时隔两年“负利率”再次出现。随着融资需求的下降,以及货币端的持续宽松,金融资产的稀缺性正在不断显现。既没有好的债权资产,也没有好的股权资产,在“资产配置荒”的时代,到底可以买什么呢?
时隔两年, 存款再度越存越少
通常所说的“负利率”指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上的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地称为负利率。按照8月份的数据计算,当前的实际利率为1.75%-2%=-0.25%。举例来说,1万元存银行,一年后本息收入是10175元,物价若维持2%的上涨,那么今天1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200元,存银行一年净亏25元。
上次“负利率”是2013年间,分别为2月、9月和10月,当时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为3%,10月当月CPI为3.2%。在资金较为宽松的背景下,不仅银行理财产品,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大额存单,以及互联网宝宝类产品、P2P网贷、互联网保险理财等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都在下滑。如“余额宝”,近期收益率下滑到3.13%左右,年化收益率超6%的雄风早已不再。
资产难寻,
万亿资金“投资无门”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在最新研报中表示,“最近,收到了来自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包括散户大妈们等各类投资者抱怨,股市波动太大,债市绝对收益率这么低,P2P不规范,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房产不敢碰,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太高、租售比太低似乎也不靠谱。对此,我只能说,欢迎步入资产配置荒时代。”
融资需求的下降,以及货币端的持续宽松,金融资产的稀缺性正在不断显现。整个市场高收益产品难觅,目前大量的资金在寻求资产配置,而当前符合预期回报的资产较为稀少,机构寻找资产成为当前难点。
现金为王,
收益3%-4%或将是常态
“负利率”再现,如何防止“钱袋子”缩水,再次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投资要更加科学和谨慎,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预期。“今后3%至4%的投资回报率或是常态,5%就是赢家了。高回报率甚至“暴利”时期已经结束。”
在美联储加息“靴子”未落地、国内经济继续转型、传统金融市场缺乏好的投资品种,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依旧很大的背景下,一些市场专家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资金安全和耐心最重要,现金为王是种不错的选择。
管清友表示,在新常态下,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有必要开启避险模式,尤其要重视现金为王。 “现金虽然收益低,但相比其他资产动辄日5%、8%的跌幅,不赔钱已经就是赚钱。”管清友建议,与其在各种资产中押赌注,不如保留现金等待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再做配置。枪林弹雨中,避免不必要的躺枪。从风险调整后收益来看,现金有最大优势。 (据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