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宋女士家中留存的胶片相机虽然不是名贵物品,但却有一份记忆在其中。
??? 西江都市报记者 黄颖盈 文/摄
????在手机“美拍”、“自拍”和数码相机盛行以前,人们还在使用胶片相机照相。那时候拍照还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必须等候一筒胶卷经过冲洗、晒照等一系列工序以后,才能看到一张照片的“庐山真面目”。如今,如果再想拥有一张这样的传统胶片冲印照片,是否还能买到胶卷和冲晒出来?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胶卷不再现售
????底片无处冲晒
????“你好,请问还可以拍胶片相片吗?”
????“不好意思,我们影楼现在都是数码拍照,比胶片方便多了。”
????“我想问一下还有胶卷卖吗?”
????“胶卷?很久以前就淘汰了,而且胶片相机也不常用了吧?”
????……
????10月17日,记者在位于文澜路、大南路的多家照相馆了解到,胶卷已经悄然退出一般的销售门面十几年之久,365体育官网照相馆的一名店员更是直言道:“就算你把拍好以后的胶卷拿来,也很难在市内再找到有照相馆帮你晒相,因为那些用来晒相的器材也跟着胶卷一并被淘汰了。”
????市民黎女士今年已经年逾五十,从1992年起在大学路经营一家照相馆,直至2012年才陆续结束照相馆的生意。黎女士告诉记者,她属于较晚进入365体育官网摄影行列的从业人员,“当我接手店面生意的时候,胶卷摄影还是很流行的,店里还为此花费30多万元购置了一台二手的富士牌机械化扩影机,但在胶卷逐渐淡出摄影主流的时候,这台扩影机却仅以2000多元的价格,当作废铁一样卖掉了。”
????除了扩影机以外,还有置于暗房操作的放大机等一批器材,都可谓是黎女士的“心头痛”。“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晒一张照片要六七角钱,但到了2004年以后,就已跌到一张三四角钱。而且客源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黎女士说。
????“现在仍不时接到一些胶片发烧友的电话,找我帮忙冲晒照片,但我也只能遗憾地建议他们去找别的照相馆,或者尝试联系外地的同行朋友。”黎女士说,“现在胶片更多应用在医学造影方面。群众拍个生活照,用数码相机甚至手机更加方便。”
????黎女士回忆,在二十世纪初,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交锋”的年代,已有更多年轻人偏向选择数码摄影。“数码化更轻便、快捷是主要原因,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操作,摄影难度系数降低,还可即时对不满意照片进行删除。”与此同时,晒照片也不再是一门基于胶卷底片上操作的“技术活”,调色、修图等工序也逐步转向在平面电脑里操作。
????情怀难以割舍
????仍有消费群体
????在柯达、富士和乐凯等品牌厂商家喻户晓的时代,那些包装在小盒子里面一筒筒胶卷,为许许多多家庭记录下了新生儿出世、家族聚会以及婚庆等重要时刻,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瞬间和回忆。如今,它们虽然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还是有一定的消费群体。
????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与九十年代,一筒胶卷的价格大约是20到25元不等,在普通收入还仅是几百元钱的物价时代,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家庭开销,要是还想拥有一台自己的胶片相机,那可能还要熬过一段省吃俭用的日子。
????“大约是1976年,我第一次在365体育官网照相馆里看到了照相机,当时内心很紧张,笑容也十分僵硬,记得摄影师说‘拍好’的时候,我已经是汗流浃背,而且两张黑白一寸照片,就花了5元钱,而那时候我母亲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到20元。”说完,宋女士还向记者展示了她从前购入的一台“雅西卡”胶片相机,只见其体型较一般的数码相机略大,但背部可打开,里面就是放置胶卷的“腹地”。
????“我购买这台相机的时候,已经是1989年前后。”宋女士说,每逢年过节或者周末家庭聚会,她总会带上相机与家人合照,而且还不忘随身带着备用胶卷,“北山、珠山、白云山……都是常去的照相地方,但一筒胶卷通常只有36张胶片,有可能会持续使用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保存不善、忘记换胶卷或者拍摄技术不佳,还很有可能把珍贵的照片流失掉。”
????宋女士说,正是这些回忆,让她对胶片拍摄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虽然我并不是摄影达人或者胶片发烧友,但每看到从前保留下来的底片和那些稍有褪色的照片,我就会感到一阵亲切感,这是‘美颜’、‘修图’也无法替代的。”
????如今,在365体育官网仍有一些摄影发烧友对胶片相机情有独钟,有的甚至不怕麻烦,把胶卷送到外地冲晒。虽然,在市内的影楼或照相馆里找到现卖的胶卷恐怕是比较困难了,但记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发现,网上仍不乏出售胶卷和提供冲洗照片服务的交易信息,也有许多关于胶片和胶片相机的怀旧专题、博客和论坛,热衷胶片摄影的市民朋友其实还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再续“菲林”情怀,把这份独特的胶片味道留存下来独自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