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万能险为首的理财型保险频创收益神话,不少中小险企试图借助这款“神器”实现弯道超车。事实上,万能险是最典型的高现价产品,它原本是一款长期寿险,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但销售过程中被部分险企当作短期理财产品去卖。
现状
高现价产品到底有多牛?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6年全国人身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高现价产品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会议上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人身保险业净利润为1299.43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16倍,74家人身险公司中盈利的为57家,达历史最好水平。但是,人身险业务结构失衡等问题也引起业界注意,尤其是2015年银保业务保费占比超过80%的公司超过20家,且基本为趸交业务。
从保险行业今年1月份的“开门红”数据来看,寿险保费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大增七成多,原保险保费收入5397.19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约为2041亿元,同比增长182.77%。若以银保口径来算,该渠道当月新单规模保费收入35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58亿元增长了32.4%;与2015年12月份的670亿元相比,增长了425%。
要求
监管层现阶段是啥态度?
“虽然不少中小险企都在大规模售卖高现价产品,但整体上是符合现行行业规定和公司资本金要求的。”一位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大型险企对于类似高现价产品态度较为谨慎。”即便如此,行业监管机构一再强调“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实际上,保监会从2014年开始,就接连完善高现价产品“短债长配”的监管框架,高现价产品监管收紧意图步步凸显。
首创证券分析师邵帅表示,“如果修订落实,受冲击影响最大的是前期大量销售短期高现金价值产品的中小险企。而对四家上市保险公司而言,由于其产品结构设计属于‘长债长配’的投资模式,受新规冲击影响较小。”
类别
常见高现价产品有哪些?
事实上,在前述高现价产品监管规定座谈会上,拟修改的内容还包含“高现价产品定义”。记者查阅文件了解到, 修订后的定义是,“第4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与累计生存保险金之和超过累计所缴保费,且预期该产品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5年的产品。”而修订前的规定是:只要求第2个保单年度末超过所缴保费,且预期60%以上保单存续时间不满3年。
到底什么是“保单现金价值”?买过长期保险的人都知道,保险公司往往会在合同上披露利益演示表,每个保单年度都会对应一个现金价值、保险金额等数值。现金价值相当于你解除合同时,你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回的退保金。保险合同生效一年后就开始具有现金价值,时间越长现金价值才越高,但部分高现金价值产品的退保金短期内就有可能超过所缴保费。
目前,万能险是最为典型的高现金价值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由保险公司的投资情况来决定。按照保监会规定,万能险保底收益率是2.5%-3.5%,超出部分不确定。 (据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