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头镇石川小学,现在学校共有教师5 人,全部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学有所成后又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如诗如画的青春——
小女孩没有漂亮的蝴蝶结,没有美丽的花裙子,也没有精致的文具盒,却有走出大山的理想与期待;教师室里几张陈旧的木课桌,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群小男孩赤着脚在散发着泥香的操场上奔跑着、追逐着,一边唱着刚学会的歌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歌声在美丽的大山里久久地回荡着。这是5月5日,笔者在沙头镇石川小学看到的最质朴又熟悉的一幕幕。
?
廖锦花老师正给孩子上首堂新课改。
有一种精神叫坚守
“我从大山里走出去,又回到了大山,青山绿水哺育了我,我希望把更多的孩子带出大山,所以我唯有坚守!”石川小学校长李显达自豪地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踏实实在大山深处三尺讲台上耕耘,美好的青春在时光的流里默默地奉献着,春华秋实,一坚守就是23个春秋,笔者看到校长的双鬓已是斑斑白发。
据了解,石川村地处偏远山区,且人口居住分散,去年刚通水泥路,从镇区出发,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可到达,水泥公路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蜿蜒盘旋,公路一边是直立的峭壁,路底是深深的河谷,很难想象在修好公路前的群众是怎么出行的。
“这里山路难行,条件艰苦,大山外的老师很少愿意进来,我们几个是土生土长的石川人,我们会接好每一棒接力棒。”青年教师梁家灿说。梁家灿在2002年回到村里,当起了代课老师。一蹲就是14个年头,期间也见到许多同龄人来了又走,他也曾冒出过申请外调的想法。可他看看恩师,满头银发依然不改初心,坚守大山。最终他还是留了下来。
?
沙头镇石川小学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的情景。
有一种守望叫期待
据了解,10多年前,石川小学曾有在校生160多名,由于交通不便,医疗等条件差,近年来村民陆续搬迁到镇区附近生活,石川村的生源也逐年减少,如今,学校隔一年才招一届学生。今年,全校仅剩43人,只设一、三、五年级共三个教学班,又由于缺少许多必要的教学设备,数间教室空置,无法得以合理利用。
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老师们上课也还是继续沿用以前那种“一师一书一黑板一粉笔”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授课。“我们的教学条件实在太差了,孩子们连什么是多媒体都不知道,更别说在多媒体教室里学习了。”教师徐永权告诉笔者。
可就是在条件这么差的一个小学里,教师们用青春书写了一曲曲无悔的歌,也突显了一种水滴石川的坚毅的石川精神。据了解,这里山高路远,大山外的人来到这里,都不愿呆久。“我们几个老师最大的期待,就是多让几个山里娃走出大山,去认识外面的世界。”
校长李显达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他们这个教师团队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山、奉献大山的原委。
有一种发扬叫薪火相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歌颂师德、传承拉力的歌曲,也是石川小学一代代教师的真实写照。
李校长不畏寂寞、甘于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大山里的孩子,使他们长大后,重新回到大山的怀抱,为大山的明天一起播种,一起耕耘。李校长告诉笔者,现在学校共有教师5人,全部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学有所成后又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如诗如画的青春。
“受老师的影响,我在读书的时候就立志,长大后回到家乡从教,为家乡的发展出一分力。”徐华聪教师告诉笔者。
有一种力量叫搭把手
“阿姨,外面的世界一定很漂亮吧?”临走时,一个小女孩拉着笔者的手满目期待地问道。
泥泞的操场、落后的教学设备,这些都是石川小学的现状,如今教师们最迫切的是希望能有几台电脑,这样就能让孩子进一步接触到大山以外的世界,也可以让老师们能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为了孩子,我们甘愿坚守,也希望大山外的人能关注我们大山里孩子的成长。”教师廖锦花说,“我刚从南宁学习了一周回来,既看到了作为边远山村学校与先进地区学校在设施方面的巨大差距,更看到了教学方式方法与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期望能借力攻坚脱贫,加快学校发展。”廖锦花老师也道出了全校师生的殷切期望。
“这间学校是我们村的希望。学校在,村里的孩子就有机会学习知识,就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我们热切期望上级教育部门及挂钩联系石川村的有关单位,能帮扶解决电脑紧缺的问题,通过网络让我们的老师有个学习的平台。”该村副主任潘绍维說。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熟悉的歌声依然在大山里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