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中村的民居壁画细腻传神,透出古朴神韵。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背上单反相机,行走在远离城市的地方,走访古村古镇,看一堵残墙,一朵雕花,感受一份幽静,一份神秘。喜欢在古村落中找寻那种藏于心底的崇敬之情。带着这种心情,在一个双休日,我走进了位于苍梧县石桥镇的百年古村落——培中村。培中古村背靠大山,村前是宽阔肥美的田地,再前面不远便是龙岩风景区。
????培中村是一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走进其中,通往古村的巷道宁静而悠长,仿佛向游人静静的述说着这里曾经的鼎盛。
????缓缓前行,尚未品读它的历史,就被这鳞次栉比的陈祠旧舍,长庭深院的残檐破拱和门前舍里的石额木匾组成的画卷深深吸引。
????说它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一点不为过,何况在这画卷之中,还透着岁月酝酿而成、随风醉人的古朴民风。14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民居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在画卷里徜徉,你会觉得心一下子就变得恬淡而从容,因为村中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继续向前,便来到了古村落中心。古村落有南北走向的主村巷四条,东西走向的主村巷也有四条。配合村巷的是排水污渠道网。排水排污网除了户外的明渠外,还有贯穿民居横廊与天井的暗渠。暗渠在天井处留有三个渠口,上面覆盖大青石板。主村巷道是平整笔直的卵石路,路基为青砖砌成。可惜的是,近年来推进村道硬化工程,百年古道已被水泥新路所覆盖,再看不见那满是沧桑贼亮贼亮的卵石路了,着实教人有点遗憾。
????古村落历史建筑规模虽然普遍不大,但注重装饰。现存14座民居,建筑格局基本一致,均为坐北朝南六开间两层楼房四合院,主建筑深两进,前面是天井和门楼,天井前面还有一进底厅。门楼大门朝东,门楼屋檐下为木雕封檐板,吉祥纹饰,雕镂精细,敷色为艳丽的矿物色彩颜料。门楣和望瓦之间为壁画,正屋前立面的门楣和望瓦之间也为壁画。房子侧立面风火密檐下为灰塑螭龙凤草纹图案,正厅的天井前面多有影壁,影壁上为传统的立体灰雕,以“三阳开泰”“姜太公钓鱼”等为主题。底厅二楼明窗以及正厅神楼,为樟木透雕做成,纹饰繁复,雕刻细腻传神,堪称精品。
????当然,最令人称奇的是,每座房子不但都有射击孔等防御设施,其墙体厚度很厚,包皮墙体1.2米,镶嵌花岗岩石条,有三层青砖的,也有四层青砖的,最厚的一间竟为五层墙体!这五层青砖里面,有一层为不施砖浆的防盗层,如果外面有人想从外面挖墙进入,那么这层没有泥浆胶结的青砖就会源源不断地塌陷下来,自动地把盗洞封闭。让你不得不对古人的大智慧叹为观止。
????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入感受古村落的美,我选择独自漫步在古村的小巷间,随手推开一扇虚掩着的木门,屋中并无一人,而我就恍如走进了一处小小的博物馆。室内则到处都是精工细琢的木雕,花、鸟、 兽、鱼、人,无一处不见匠人的巧手妙思,独具匠心,那些粗笨的木头在他们的手下变得活泼灵动。
????就这样,走进一幢又一幢檐廊月梁的庭院。我在前庭后院、正厅的天井前驻足,领悟前人对“五岳朝天,四水归堂”的向往;在随处可见的院墙壁画题字前流连,感受“以思乃身”“和由甘受”“耕读传家”“疏影到窗梅得月,清阴笼席竹含烟”的古朴教化。在培中村,耕读相结合的风气处处可见,诸多的联语无不围绕着这种思想。如“教子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耕可养身读可养心”等等。正是这样对后代反复的激励和教育,出现了“东安圣人”潘葆芬等饱学之士,据闻,这个村子近年来也是人才辈出。
????一路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便将整个古村落大致参观了一遍。随后,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村道一路向前,来到培中村的后山。在后山半山腰的地方,有一处绝佳的所谓观景台(其实是村民的屋顶),是摄影爱好者拍照的首选地。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一览整个古村落的全貌,古老的村落如一艘巨轮,搁浅在如画的山水之间,青砖黑瓦隐约可见,俯望整个村庄的宏伟建筑,会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许多游人选择在此合影留念,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座古老的村落。
????从后山下来,又回到了古老的村落中,一路从培中特色建筑中走来,如穿行在历史的间隙。青砖黑瓦,雕梁翘斗,时间好像在这里停顿。若不是到处行走着身背相机、穿着时尚的游人,真的会让人恍若隔世,不知此生是何生了。
????好吧,不管你来还是不来,古村落就在那里,不管你读还是不读,古村落的文明都写在那些雕梁画栋中………
????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行者,即便再努力,也不能一下子完全读懂这200多年的古村落承载的文明。
????培中村,待到我心静如水,恬淡从容的时候,再来读懂你厚重的内涵。
??? (钟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