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修补鞋子长达37年,管美华被本地人被誉为“第一补鞋人”。
????割鞋底收线处不深不浅不上不下恰到好处,钩针穿线拉线动作麻利且不会损伤线……一只只破损的鞋子经过67岁的管美华老人的巧手修补后,重换新貌。
????说起当年学补鞋手艺的经过,管美华老人笑着说,我是“偷师”的。37年前,还在岑溪县樟木乡木榔大队工作的管美华在街上看到有一个浙江女子在用手摇补鞋机在给人补鞋,生意很红火,她产生了自己也要学会补鞋并加入补鞋行列的念头。于是她忙完生产队的农活后,一有空就到街上“偷师学艺”,看人家怎么换鞋底和穿针引线。到年底,管美华花了15元购买了一台手摇补鞋机,开始加入补鞋行业。
????一头挑着约20斤的手摇补鞋机,一头挑着剪刀、锥子、镊子、鞋底、布鞋垫等工具和材料,管美华开始在樟木乡帮群众补鞋, 同时销售自己用缝纫机加收工做成的布鞋垫。每逢樟木圩期,她就上街为群众补鞋,当时还带着风炉和木炭,将镰刀烧得通红补凉鞋,每补一处收两分钱。她每天能挣1.2至1.3元,当时上等猪肉是每斤8毛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天挣的钱能买1.5斤猪肉的这个收入已很不错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管美华的四个媳妇和一些亲戚都加入她的行列,最多时还有5个堂舅母加入补鞋“阵营”,曾占了岑溪城区补鞋生意的“半壁江山”,被本地人誉为“第一补鞋人”。37年来,管美华已用坏了5台手摇补鞋机。而今,她给一双鞋换鞋底并上线用时20分钟,收费人工费10元,每天少则能挣六七十元,多则能挣100多元。
????67岁的她戴上老花镜后眼睛仍然很好使,穿针和针线活不在话下,儿子儿媳都劝她别干了,在家看看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她却割舍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