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印尼华人华侨的饮茶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印尼的茶叶生产和进出口一直以来都有所保持,而且还曾与“大叶六堡”有着密切关系。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南洋篇 第三集
9月6日上午,我们从雅加达赶到西爪哇省的茂物市,走访参观了印尼63茶叶公司在当地的茶园。该公司董事长陆友亮介绍说,63茶园始建于1990年,经过将近30年的建设,如今在当地已经开垦了300多公顷的茶园,出产的茶叶主要制成爪哇乌龙茶和红茶,在印尼当地销售,也有部分制成茶粉,出口到日本或我国的台湾地区。谈到深处,陆友亮感慨地说,华人华侨在印尼有着悠久的种茶制作历史,但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印尼的茶叶种植全部由政府经营。在旺季,印尼全国的国营茶场每天能生产数千吨原料毛茶,这些原料毛茶中,等级比较高的全部出口到西方过国家,中低等级次的则加工成本地茶饮,也有部分出口到其他周边国家和中国的香港。 63茶园山清水秀。 龙天传 摄
63茶园里,两名茶农正在晾晒刚采摘的茶叶。 龙天传 摄
陆友亮(右二)给记者介绍现代化制茶机器。龙天传摄 陆友亮的话印证了我们其他的采访内容。9月6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印尼华人文化公园内的印尼客家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展示了印尼华人到印尼谋生、创业的历史。据博物馆的资料介绍,华人来到印尼,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如文学、艺术、科技(主要体现在农业、林业、矿产、制造业等行业),以及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如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就在苏门答腊岛棉兰市经营商业和垦植业,广种甘蔗、椰子、茶叶等,成为当地有名的实业家。至今,棉兰市仍是印尼茶叶重要的种植区。 客家博物馆讲解员向记者介绍昔日华人下南洋的历史情况。 苏爱清 摄
记者听讲解员介绍博物馆里陈列的中国古代瓷器情况。苏爱清 摄
客家博物馆向记者赠送珍贵书籍。杨麦 摄 而此前,我们在香港开展“茶船古道境外行”采访活动的时候,就有很多香港的老茶商、老茶人提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六堡茶在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地供不应求,很多香港的茶商就从印尼、泰国、缅甸和越南等国家购进毛茶原料,加工制作六堡茶,这些来自印尼等国的毛茶原料所制成的六堡茶也被称为“大叶六堡”或“大叶青”。 在历史上,印尼的茶叶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在雅加达,我们采访了印尼ADF物流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李奇利告诉我们,从他的爷爷那一代开始,他们家族就在印尼经营“唐山货”(来自中国的土杂百货)进口生意。当时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们经营的进口“唐山货”里,就有来自中国的茶叶。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接管公司的生意,由于熟悉进出口审批流程,还代理了一些其他公司的进口业务。当时,这家公司每个月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就有二三十吨,主要是“乌龙茶”(青茶)。直至如今,ADF物流公司仍然从事着中国茶叶的进口业务。 李奇利还说,从他爷爷那一代开始,ADF物流公司进口的中国茶叶基本上都在香港采购,然后通过海运在新加坡中转,而后再运到雅加达的港口进行配送,最后发往棉兰、巨港、泗水、苏门答腊等印尼各地。 李奇利的岳父张忠生先生今年已经74岁了,有多年从事日杂用品进口经销生意的经历。他告诉我们,以前中国出口到东南亚的茶叶等土产都要先经过香港,再到新加坡中转后,才能发往印尼等东南亚各国。后来,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海上通航日益畅顺,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就可直接运到雅加达,两国间的贸易方便多了。 (苏爱清 杨麦 龙天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