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赵洋 通讯员 贤维 在蒙山县的历史人物中,爱国将领苏元春值得大书一笔。19世纪末,他与抗法名将冯子材联手抗击外国侵略者,镇守边关近20年,让中越边境线的百姓得以安宁生活。 令人欷歔的是,苏元春如岳飞、袁崇焕一般,有着高尚的气节,却遭遇了不公的命运,受奸人诬陷获罪,并被流放新疆。最终,他虽获平反,官复原职,但未及回乡就生病去世,成为了一个历史悲剧人物。
苏元春半身像。 (资料图) 浴血保卫镇南关 在明清时,蒙山县叫永安州,是苏元春的家乡。1844年,苏元春出生,根据有限的史料,苏元春的先祖从广东三水县搬迁而来,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温馨的家庭,但十分短暂。 1851年9月25日,作为永安州团练总头目,苏元春的父亲苏保德被太平天国起义军所杀,苏元春只能随母在乡间避难。1863年,苏元春随胞兄苏元章赴江西投湘军,从一名百夫长开始,他不断累积军功,直至被清朝廷授广西提督衔,成为广西最高军事长官。 让苏元春名垂青史的,是他与法国侵略者之间血与火的较量。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苏元春率军2400余人开赴越南抗法前线,这一年他40岁。 1885年1月,法军集合16000多人的兵力,发动谅山战役,先后攻占坚老、谷松、卫街、威坡。2月下旬,镇南关失守。法国军队攻占镇南关后,边境人民自动组织起来,以大刀、长矛等武器配合前线清军部队,到处袭击入侵之敌。虽然占领镇南关,但法军日夜不得安宁,被迫在2月24日把关楼焚毁,把关墙炸塌,然后退出关外。因前线已无险可守,苏元春与抗法名将冯子材决定在关前隘筑建一条长墙,作为防守之地。此后,苏元春率军与法国远征军多次交手,双方展开了拉锯式的较量。 3月中旬,苏元春亲率所部赶赴艽葑(今越南境内)截敌,粉碎了法军西犯龙州的企图,保证了镇南关防线侧翼的安全。3月下旬,法军兵分三路直扑镇南关隘口,其中两路猛攻东岭炮台,一路猛攻隘口长墙,东岭5座炮台失陷了3座。这危急关头,苏元春率军投入战斗,一边督队登山,增援余下的两座炮台,与敌对抗,一边加入长墙的保卫战,与冯子才一起,勇猛地打击敌人的进攻,保住了长墙阵地。3月24日,冯子才、苏元春联合率兵进攻侵略者,激战两天两夜,毙伤法军2000多名,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蒙山县文化馆原馆长、文联原主席刁光全曾仔细研究过“镇南关大捷”这段历史。他介绍,有史料指出“法军每战不过千余,枪炮之利,我军四五千当之犹觉吃力”,可见法国远征军的武器远比清兵精良,苏元春和冯子材能胜利,实属不易。 刁光全认为,当时苏元春和冯子材采取了数项措施确保战斗胜利,一是吸取了以前多路出击,被各个击破的教训,采取收缩兵力,集中对敌的战斗方式;二是增加了杀敌的奖金,令清军士气高涨,人人搏命;三是发动人民战争,动员当地民众做好挑水做饭、运输弹药和收集情报等工作,大家共同抗敌,最终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此后,苏元春因抗法有功,获清朝廷赏赐,晋封为二等轻车都尉及额尔德蒙巴图鲁勇号,赏加太子少保衔。 修筑“南疆小长城” 战争结束后,为防御法国侵略者卷土重来,苏元春督办广西边防军务10多年。 据史料记载,苏元春率军建筑边防设施,重修了镇南关、平而关和水口关,设18卡,守64隘,筑130余座炮台,修军路千余里,筑大小连城为指挥中心,开辟圩场,移民实边,繁荣边防。 苏元春修建的小垒城炮台俯览。(方夏宁摄) 除了修复关隘外,苏元春还在广西和越南的边境线上修筑了67座炮台,67处营垒,59座碉堡,修好了64隘18卡的防御工程。仅水口关就修筑炮台5座,营垒3处。 在龙州城西的将山左右峰和主峰,苏元春也筑起了5座炮台。此外,他还耗费白银7万两,建起了长达3.5公里长的龙州城墙,创立了龙州同丰书院。 其间,以苏元春为首的蒙山籍将士,或参与筹谋,或“如蚁载粒”般地搬运砖石、大炮,为建筑“南疆小长城”作出了较大贡献。《蒙山县人物志材稿》中记载,苏元春与蒙山籍的统将马盛治一起勘查边境地形,“各处建设无不一一亲临指导,苏元春亦倚盛为重”;蒙山籍的军官苏丕显精于测绘,也随苏元春建设边防,参与筹划测定。 如此浩大的工程,花费人力、财力、物力是个天文数字的。苏元春曾奏请清政府拨款,但清政府只拨下了微不足道的款子。 为了弥补经费不足,苏元春不得不厚着面皮,向当时任广西巡抚的张联桂、史念祖先后借银各2万两,从龙州收放局借拨银4万两,龙州城街粤商借息银2万两。最困难时,苏元春甚至把自己历年存下的提督薪俸及督办公费项垫支出来,变卖自己在贵州和广西的家产,以作弥补。至今,在广西宁明、龙州、凭祥、靖西、那坡等县(市)的中越边境线上,苏元春当年督筑的炮台、隘卡等军防设施,遗迹尚存。 刁光全介绍,当时苏元春还购买了130门自德国进口的克虏伯巨炮,将其放置“南疆小长城”的各个炮台古堡内。可以说,督边19年,苏元春建设的边境防御工事固若金汤,使法国侵略者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然而,就是这个浩大的军事工程,断送了苏元春的政治生命。据《龙山县志》记载,因边境防御工事耗资巨大,清政府拨资有限,为了卫国安疆,苏元春不得不挪用了军饷12万两银。 法国总统为苏元春求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元春声望日隆,官场中一些官员妒忌其威,便构陷他。据史料记载,新任两广总督岑春煊以“纵匪殃民,克扣军饷”等罪,诬告苏元春。 1903年9月15日,清政府刑部以“克扣兵饷、纵匪殃民”的罪名,判处苏元春“斩监候,秋后处决”。因不少同僚官员为苏元春求情,1904年3月,刑部将其流放新疆,令其效力谢罪。 令人称奇的是,在为苏元春求情的人中,还有他在战场上的老对手——法国人。据《清史》记载,法国总统闻悉苏元春被捕下狱时,立即电告法驻华公使照会清王朝,愿意为苏元春垫还十多万所谓克扣的饷银,还说苏元春戍边数十载,与法相处和好,功勋卓著,请予保释。 法国人此举遭到苏元春的毅然拒绝。他说:“法,吾仇也,死则死耳,藉仇以乞生,是重辱也。”在生死关头,苏元春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为重,其深明大义、正气凛然、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 为什么法国人要为苏元春求情?刁光全分析,这反映出法兰西民族一种矛盾的心理,因为在战场上吃了败仗,所以他们害怕苏元春,但是他们同样对苏元春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处事方式极为敬佩。 1907年12月,有人向朝廷“奏粤匪日炽,由于前督岑春煊等冤屈能员,无人办匪,急宜昭雪各折、片”。这时,清政府才意识到,岑春煊奏参的200多人中,可能有人是蒙冤受屈的。据此,清政府审查这些重大案件。 经过明察暗访,苏元春一案真相大白——他没有中饱私囊、克扣军饷,也没有纵匪殃民,遭入狱流放实属冤案一桩。 1908年,苏元春官复原职。得知消息,苏元春百感交集,喜出望外,立即整理行装,打算回归广西。没想到,他不幸感染风寒,旧伤复发,病倒在床,“十一月,卒于迪化(新疆乌鲁木齐)寓所”。 苏元春死后,新疆布政使王树椭感念苏元春蒙冤遭屈,出钱为他治丧。1909年2月,清政府下旨:“予故已革广西提督苏元春开复原官,生平战功付史馆立传”。至此,苏元春终得昭雪平反。 此后,民国期间编修的《清史》为苏元春立传,说他:“身经百战,屡受创伤,背上及左膝盖,两弹皆深陷骨里。因阅操感寒,触发旧伤,遂至不起。”“为将数十年,不事家人生产。薪俸所入,尽以分瞻部曲。” 《清史》还认为,苏元春的冤案,尽是诬陷与不实之词。“被参侵吞之款,皆系因公挪移,且有应领之款可以划抵”。带伤被流放新疆时,苏元春“行旅萧然,别无长物”。病逝新疆时,“身后无以为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