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黄禧铭 在岑溪市归义镇金鸡村内,李植华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去年栽种在纪念碑旁的几株松柏,在春日里更显苍劲翠绿。在这片土地上,李植华烈士留下的奋斗精神,依然激励着现在的人们。 回乡领导农民运动 李植华,1906年生于广西岑溪县(今岑溪市)归义乡金鸡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年仅18岁、立志从军救国的李植华从岑溪中学毕业后,便前往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考取了黄埔军校。后来,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同乡林培斌的影响,李植华改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被录取为第五期乙班学员。学习期间,李植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2月,李植华毕业后受党组织指派,回到岑溪领导农民革命运动。 据史料记载,1926年春,李植华与县内进步人士在岑溪县城的阅报楼组织成立“岑溪县农民运动宣讲所”。同年,李植华被委任为驻苍梧县特派员,领导苍梧县的农民运动。在他的领导下,桂东地区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很快,积极参加领导农民运动的李植华被选为广西农民代表,参加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农民代表大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更是在家乡积极发展农民协会,扩大农民自卫军,深入山区开展游击斗争。然而,李植华的革命行动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同年9月,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与敌斗争壮烈牺牲 “国势险危民极贫,几曾革命可全身。胸中成竹偏遭折,狱里无花不算春……”虽然身陷囹圄,但在狱中的李植华仍坚贞不屈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写下了一首首抒发革命豪情地诗篇。 1929年7月,李植华获释出狱,并被委任为凤山县县长。10月,李植华率兵从百色赴凤山县城就职途中,遭到了凤山民团武装袭击,他只得率队撤回凌云县平乐区。随后,他在平乐区整编、训练农民自卫军,恢复建立农民协会,一边作攻打凤山县城的准备,一边清算当地的土豪劣绅,没收其财产分给穷人,发动农民站起来参加革命。最终,在农民攻占了凤山县城后,李植华成为凤山第一个由共产党人担任的红色县长。到凤山后的李植华,仍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然而,革命运动的发展,激起了敌人的仇恨和疯狂反扑。1930年1月,龙达尊、包太丰等人率民团武装200多人攻占康里村。李植华闻讯后,一方面向红七军第三纵队求援,一方面亲率180名农军向康里村进发。1月13日,农军向敌军发起反攻的过程中,李植华率队冲向敌人,不幸中弹,次日,因伤势恶化而牺牲,终年24岁。李植华牺牲后,当地党组织为他召开追悼大会,并把他初埋葬于巴马盘阳屯。1964年,巴马县民政局将李植华移葬于巴马烈士纪念碑背后山坡。 传承发扬烈士精神 “李植华始终为解放贫苦的农民而奋斗,他牺牲后,家乡的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今年已经71岁的李培松是金鸡村的老党员,也是村里的老村委主任。他说,岑溪市归义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于1985年将李植华烈士的遗骸及遗物移回归义镇金鸡村,并通过村办企业出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形式,建造了李植华烈士陵园和纪念室。 2014年,金鸡村对烈士陵园进行修砌翻新,并重新修建李植华烈士纪念馆。如今,纪念馆内仍陈列着李植华的遗像、遗物。 “李植华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金鸡村党委书记李强表示,每逢烈士纪念日、党员活动日,归义镇都会号召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到李植华烈士纪念碑及故居缅怀先烈。接下来,金鸡村还将继续整合资源,在村内建设红色文化长廊,优化对李植华烈士革命精神的宣传平台,让后人牢记烈士的英雄事迹,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