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雨燕 通讯员 叶江
方田六十亩,土怀“白淮山”。眼下,在岑溪市水汶镇翰田村的白玉淮山基地内,已洒下了白玉淮山种子,翰田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忠文每天都到地里走一走,看看种子的生长情况。 谈起创建翰田村的白玉淮山种植基地,杨忠文笑言:“为了带领村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好不容易‘赊来’了这片基地。”
在岑溪市水汶镇翰田村,村民正在将淮山种子埋进田里。记者 杨扬 摄
依靠天然优势发展特色种植 过去,翰田村的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出租山林,但该村的集体山林面积只有84.5亩,资源不多,也没有其他资产收入。想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必须另想法子。一番考察后,杨忠文有了方向:翰田村历来有种植淮山的传统,当地气候适宜栽种淮山,黄泥土里种出的淮山煮久不“散”,粉糯香甜,因此翰田村出产的白玉淮山市场价较其他产地的要高些,每公斤可卖到14元钱。 “这是天然的优势!”杨忠文说,发展淮山特色种植,至少在种植技术、销路上有了底。2018年,翰田村村民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以共同种植、共同销售的形式,创建了约60亩的白玉淮山种植基地。 有了发展的“金点子”,却面临资金不足的难题,这该怎么办?担任合作社社长的杨忠文与党支部其他同志大胆做出了“赊账”的决定:向村民赊来旱地50亩,购买化肥农药的资金也只能在店家的账本上记着,连淮山种子都是村民们提供的,前后赊了近10万元,在各方努力下,白玉淮山种植基地终于正式开垦。 “从无到有”带来收益 一方敢“赊”,多方愿借,这体现着众人对乡村发展、致富增收的强烈愿望。为了更好地发展白玉淮山产业,杨忠文向本地淮山种植户耐心讨教,多次前往外地“取经”,组织基地工作人员加强学习,从整地做畦、选种晒种、开沟种植、田间管理,到病虫防治,都尽可能地做得细致完善。同时,村民合作社还对白玉淮山进行统一规划、选种、种植、销售,形成品牌优势。 勇闯敢干的人,命运都不会太差。去年年底,通过电商平台、第一书记农产品展销平台等多个平台,基地的首批白玉淮山成功地销售出去。获得收益后,杨忠文第一时间把欠下的钱款全部还给了村民。除去人工成本及借来的钱款,村民合作社还获得了3.5万元的收入。“这笔收入看似不多,但是鼓舞作用很大,村民都感觉更有奔头了。”杨忠文说。 目前,翰田村白玉淮山种植基地的第二期种植计划已经实施,预计今年年底还能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增长。杨忠文告诉记者,基地还打算建设销售服务平台,依托与供销社“三社共建”合作平台,由村民合作社负责收购全村村民的淮山,利用供销联社销售优势,统一对白玉淮山进行收购、包装、销售,打造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