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县委部门工作,平时笔者有不少亲朋戚友和熟人来求帮办事。即使有些事到相关部门的办事窗口很快就可以办好,在不断改善的依法行政大环境下,应该不会遭到无端的“刁难”,他们还是觉得有我这个“熟人”出面更“好办”。 如果有过到机关单位办事的经历就会发现,如果有“熟人”在机关,就不会无端的碰“软钉子”或被当皮球踢,能办的尽量简化程序办好。这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的“熟人好办事”之风。反观一些办事窗口的干部,“这里有办事指南你不会看”、“不是我负责的不清楚”、“要按程序办”等等成为他们对待没有“熟人”的普通百姓惯用语,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既窝火又无奈。 究其原因,群众到窗口办事,大多由相关业务部门接洽。而业务部门的具体办理人员,就有了很大的“裁量权”,事怎么办、什么时候办,就要看他们的“脸色”了。有些窗口工作人员也会摆摆官谱、打打官腔,甚至还会人为地设置诸多障碍,直接导致群众办事不“顺畅”,这是找熟人办事的直接原因。办事人员出现的这些“小官僚”现象,看似平常,但门是否难进、脸是否难看、事是否难办,全得先过他们这一关。要让群众办事不再难,改变“熟人好办事”之风,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就应向他们开刀,规范他们的办事行为。 首先,要深化政务公开,让窗口工作人员“阳光”行政。围绕政务“六公开(公开办事职能、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确保办理过程公开透明。 其次,要完善体制机制,促使各窗口工作人员规范行政。建立并完善好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积分警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他们的行政行为,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 再次,要加强监督考评,使窗口工作人员勤政、廉政。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作用,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加强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为作风的监督;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增强各级窗口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