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从7月11日起,我国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今年的头伏从7月11日开始,中伏时间为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从8月10日始,预计到8月19日止,共四十天的伏期。正式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酷暑难耐。
“三伏天”为何难熬
“三伏”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它是“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三伏天具有高温高湿明显、累计日数多、持续性强等特点。
为何三伏天如此难熬?专家介绍,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高峰。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其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如何养生调理?中医专家提醒,盛夏暑多挟湿,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另外大家避暑最爱躲在空调房和泡在水里游泳,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应适度,不要过度避暑令寒气侵体。游泳之后,别再吃太多解暑水果,反而一碗姜汤祛寒更为合适。
清淡饮食平和伏火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中医病房主任颜芳介绍,南方地区湿热重,人体脾胃中土之气薄弱。南方的夏季水果种类丰富多样,搭配冷饮、海鲜等进食过多,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表现。大家常说的“虚不受补”即脾胃虚寒且易上火,一旦进食煎炸辛辣之品,如火锅、烧烤等,就会出现喉咙肿痛、口疮、舌疮、口腔溃疡、头痛、牙痛或拉肚子、胃痛等症状,因此夏季需特别注意饮食的控制,应清淡饮食,不可温补太过,亦不可清泄太过。
健脾养胃清热利湿
颜芳说,小暑节气的气候湿热明显,健脾养胃、清热利湿十分重要。无论是天气引起的外在湿热,或是脾胃虚寒而内生的湿热,或是体内湿气郁久化热,都会导致出现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现象。其通常表现为精神疲倦、大便不通、关节有沉重感、腹胀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口黏、口苦、口臭、失眠、易醒、脾气暴躁、大便异常干燥等。所以平时应注意健脾祛湿、调和中焦;缩短户外活动的时间;在空调房内应适当地采用抽湿措施。换句话说,长时间开空调的话,不妨间或把空调调节为“抽湿”模式运行一段时间。
适度避暑注意驱寒
夏季避暑的方法最常见为吹空调和泡在水里游泳,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避暑都应适度,同时要预防感冒,尤其是儿童。颜芳建议,体质较弱的儿童不要频繁地去游泳,水偏寒湿,易导致反复感冒、发烧等,需调理好体质之后才可适当游泳。此外,儿童游泳后不要立即吃水果或其他寒凉性质的食物,可以喝一些姜汤,姜汤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同时在夏天,也可适当口服藿香正气水或乌梅冰糖水,以此来调节身体。
(据新华网)
365体育官网零距离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