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西区内唯一的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去年以来,蒙山县加快实施12个“农综改”项目,在不到一年时间,围绕乡村产业、数字乡村、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等领域,以项目带动机制创新,持续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风文明、人居环境等方面走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路子,全力打造“农综改”的“蒙山样本”。
促进农民增收
“现在种菜得钱了,也想着带动周边有意愿的群众一起种,让大家都能赚到钱,把日子过红火。”日前,蒙山县西河镇古排村脱贫户华永贤笑着说。
华永贤是古排村“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砂糖橘种植,在2016年实现脱贫。但近两年由于砂糖橘收购市场转入低迷,这让华永贤犯了愁。去年开春,帮扶人和村干部鼓励华永贤改种蔬菜。为了打消华永贤的顾虑,帮扶人还带着他到泽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泽元公司”)蔬菜大棚实地咨询种植前景以及种植技术。在详细了解产业扶持政策后,华永贤就与泽元公司合作,购进了一批毛节瓜籽,然后自己买书学习钻研,并经常跟着泽元公司的技术员到蔬菜大棚实践。去年上半年,第一批蔬菜出产直销就让华永贤赚回了成本,全年仅种植毛节瓜一项净收入就达到了15万元。在华永贤的带动下,周边农户也一起种植蔬菜,目前古排村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亩。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才是关键。聚焦富裕农民这道必答题,蒙山县积极探索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项目,由龙头企业带动种养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桑蚕、蔬菜、蜜蜂产业化联合体,以“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按“订单收购+分红”建立合作关系,抱团发展,共担风险。并通过优秀农民带头人培育项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织知名专家、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民带头人提供农业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实用技术,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以项目助农增收。2021年,蒙山县试点区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产业深度融合
5月15日,泽元公司的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果实准备上市。“大棚里种的是拇指小黄瓜、千禧小番茄,我们是跟着厨房调结构,盯着超市管田间。”公司副总经理邹千铭介绍说。面对市场的变化,蒙山县有针对性地把农业产品“多的减下去,缺的调上来”,通过这套“加减法”,打出产业结构一手好牌,成功培育了“桂蒙山耕”“梧农小伙”等4个区域品牌、9个绿色认证农产品。
当天,蒙山镇甘棠村的村民欧鸿明也爬上了山坡,一边查看山路两边的200多箱蜂箱,一边架起手机拍摄,“这里每箱有蜂蜜10公斤上下。”欧鸿明与镜头前的粉丝互动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一根网线让蒙山蜜蜂、桑蚕、蔬菜规模越来越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的方式方法,蒙山探索智慧农业。目前,全县建成智能化大蚕饲养示范基地1个、示范养蜂场30个、数字化果蔬大棚200亩。同时,引入电商企业,全面实施“农业+电商”“农业+旅游”模式,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点360多个,上千名各产业的电商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
既要精耕“一亩三分地”,又要抬头放眼大市场,生产、加工、营销算大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添新景,蒙山的农业正上演着“动力变革”,产业奏起了“融合交响曲”。
乡村治理有特色
走进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基本农田错落有致,小河环绕,村庄点缀,满眼都是诗意田园的美丽乡村画卷。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建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9541个,形成以点串线带面的清运作业网络,实现农村垃圾清运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落实“三清三拆”和“四微”建设行动整治283处,共种植各类苗木91700株,9个乡(镇)2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四微”建设实现全覆盖。
环境美,生活美,还需文化内涵来支持。蒙山县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形成党群携手强大合力,推进乡村自治、法治、智治融合发展。民族文化先锋促进群众自治,以红色文化引领瑶族传统文化,积极融入新时代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瑶绣、瑶医瑶药、瑶家食谱等民族文化产品研发和推广,推动民族区域整体发展。
同时,该县集群管理先锋增强群众法治,探索建立“集群制”村屯和谐管理机制,科学划分集群,建设集群工作室、农家“和议庭”、法治文化园等宣传和活动阵地。各“集群”在当地村党组织领导下,宣讲国家法律法规,反映村民利益诉求,调处矛盾纠纷,成为干群沟通的桥梁。基层监督先锋推动群众智治,开发智能化监督平台以及手机APP应用,在“一站两网”基础上,党员群众可随时查看和监督村务,提出质疑、举报线索,提高监督的便利性、参与性,实现科技赋能的“指尖监督”。
擘画新蓝图,落子新举措,现在的蒙山农村,已经启动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等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村庄,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365体育官网日报通讯员 钟德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