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味、发泡味、溶剂味……为何新车内饰的味道会有各种不同?什么味道的内饰让消费者最为反感?在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消会”)近日主办的“2021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成果分享会”上,专家给出了解答。
会上,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外聘专家王雷发布了《2021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基于2021年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采信的第三方平台上超过3100宗车主投诉数据展开市场调研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车内异味累计投诉量高达29213宗,自主、合资和外资品牌均有涉及,合资品牌投诉量占据八成以上。
数据显示,从气味来源来看,投诉车主认为排名前三的车内气味来源部位为座椅、空调和仪表板,占比分别为52.0%、37.5%、27.1%,其中座椅材质主要为人造革和真皮,超四分之三的投诉车主认为异味主要来源于车内某一到两个部件,说明气味来源集中度较高;而从车内气味出现时间及场景来看,71.5%的投诉车主反馈购车时就存在气味,因此,新车应成为气味重点管控对象。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投诉车主普遍认为车内气味对驾乘人员健康、心情以及驾驶感受的影响较大,分别占比65.3%、45.4%和44.2%,超半数投诉车主声称出现了“头晕、头痛”“咳嗽、咽喉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2021年全年,中消会完成了24款车型的气味数据采集工作,针对上述车型开展了整体车型的气味物质指标和气味综合指标的分析,并对14款典型车型具体性能进行了深入解析。
在这些车型中,从气味物质解析结果来看,锁定的高风险气味物质主要是芳香烃类、醛类、醇类、酮类等物质,高温条件下车内散发的气味物质浓度明显升高;常温检测下,有58%车型的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超过4个;高温检测下,有46%车型的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超过13个。
从气味综合分析结果来看,在气味客观等级方面,常温检测下,均值为3.5级,超过4.0级的车型占比13%;高温检测下,均值为4.0级,超过4.5级的车型占比17%。在两种检测条件下,出现频率较高的气味类型是皮革味、发泡味和溶剂味,个别车型出现了油漆味等消费者极为反感的气味类型。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减少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降低气味客观强度、改善气味类型等方面,部分车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