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厨师眼中,干炸丸子在北京菜中颇有些地位,不仅因为烹饪技巧难掌握,还因为京、鲁菜系厨师初入行时,常被要求烹饪这道菜作为考验。这道菜虽源于鲁菜,但经多年流传早已成为北京菜中的经典。北方正式的宴席上有道烧碟攒盘(满族把“炸”也叫“烧”,因此炸物组合也叫烧碟攒盘),通常是以干炸丸子、炸鹿尾、炸佛手三样炸物配合四种不同的味碟(分别是老虎酱味碟、椒盐味碟、蒜汁味碟、木须卤味碟),是一道可口的小食。
好吃的干炸丸子一定要契合“外焦里嫩,清香满口”这八个字,咬一口咔嚓脆响,坐在对面的人能听到才算合格,入口时口感酥嫩得恰到好处,不会刻意弹牙。做讲究的干炸丸子是从选料开始的,继而在配料、调馅、油炸等环节都遵从传统。选料要特意选靠后腿无肋骨部分的猪肉,也叫夹心肉,这处的肉内部含筋吸水性强,炸后能生成网丝状结构,包裹住其他材料,使得丸子变得酥、脆、香,不会坚硬。肥瘦比例一比一,肉末不可使用绞肉机绞制,否则会破坏纤维,尽量以刀剁成肉末。
提前将章丘大葱、姜泡水,取少量葱姜水来调和好干黄酱,再倒入肉末中。这里的操作不像做其他丸子,葱姜末不加入肉末中,是要避免油炸时因葱姜易糊而影响丸子的味道。而之所以使用干黄酱,是因为其色泽黄灿且酱味浓郁。
除此以外,要想让丸子酥脆,还必须加入红薯淀粉,其他淀粉达不到酥脆的效果。肉末与淀粉的比例是五比一,即500克肉末加100克淀粉。再放入1枚鸡蛋,加入少许用来提鲜的糖,然后搅动肉末。搅动方式是抓、搅、均匀摔打,这样丸子炸后才会真正外焦里嫩。一般来讲,肉末搅好后需放入冰箱30分钟或者更久,让淀粉中的植物蛋白酶有充分时间帮助猪肉的蛋白质分解,而淀粉中的碱物质也会破坏肌肉纤维,使水分更多渗入肉中,补偿因加热引发的失水(失水会导致肉质口感变老)。
油炸的火候也很重要。锅里倒入大量油,烧至七成热左右(油面平静有青烟,原料下锅后,气泡较多,伴有哗哗声)时,添些凉油,顺着锅边下肉丸——方法是左手握住一把肉末,攥紧手,肉末从虎口处挤出,用汤勺刮到油锅中,炸成圆滚滚的丸子。
丸子必须油炸两遍。第一次以热油炸七八分钟,慢慢令其脱水。冒泡就是丸子在脱水,当丸子内心温度达到100℃时会产生气体,使得丸子漂浮起来,这就证明丸子熟了。第二遍就是复炸,为了保证酥脆,用九成热(油面平静,油烟密而急,有灼人的热气,此时下锅食材,翻腾起大泡泡并伴有爆炸声)的高温油炸。丸子发出响声时,说明已经炸到火候,迅速将其捞起,控干油,彻底形成酥脆口感。
正宗的北京干炸丸子颜色金红,外焦里嫩,而酥的持久度、嫩的程度、香味的层次都很有讲究:最初是香,远远就让你被香气吸引;入口是细腻软绵的嫩中带着干香;酥的持久度在于,热吃酥香,凉吃则脆而不皮。
(王恺戴小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