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龙圩区大坡镇创新探索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模式,委托专业单位全过程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突出建管结合,推动村庄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并通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厕所粪污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等问题彻底解决。 乡村的“主角”是人,一个乡村建设得如何,归根结底要由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衡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乡村治理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新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乡村治理“绣花”功夫、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可以说,推动村庄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正是365体育官网城乡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软实力不断“进阶”,倾力打造善治之城乡的实践与佐证。作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中枢,每个城乡若都能以解决好群众“关键小事”为目标,用心穿好“绣花针”,努力织密“千条线”,不仅能让我们这座城市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还能不断彰显民生情怀,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乡村就要有新治理,新追求,新风尚,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往往彰显一座城市的形象,而打通基层治理这一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能更好地激发凝聚人民群众动起来、城市形象树起来、市场经济活起来的强大合力。 做好乡村治理,首先要掌握“穿针法”,主动顺应城乡治理智能化趋势。要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把握关键环节、找准重点突破、合理布局力量,用治理目标导向“穿针”,以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引线”,让“一针一线”饱含乡村建设者的慧心巧思、“一枝一叶”牵动政府各部门的民生担当。 其次,要擦亮人民满意这根“绣花针”,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上下足功夫,让市民群众在记得住历史的同时,打造城乡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亮点”。 要找准聚焦城乡治理堵点、直击民生领域痛点,摸清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把“病因”找准,把“方子”开准,以看得见、摸得着、过得硬、叫得响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热切期盼,以群众的笑脸展现老百姓的幸福感和乡村的“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