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流行词汇,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喜欢套用这个词:提高工作能力和业绩是“职场内卷”,提高个人社交能力和魅力是“社交内卷”,给孩子报辅导班是“教育内卷”……“内卷”无处不在,有过度泛化趋势。
“内卷”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语,是指非理性竞争或者“被自愿”竞争,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需要付出远高于以往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夺有限资源,变得更加“努力奋斗”,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收益。因此,“内卷”意味着不必要、不理性,这种无实际意义的消耗,着实令人身心疲惫。 无论在哪个领域,不理性的竞争与内耗,都不值得提倡。评价一个事物、一种现象,应当对其内涵赋予准确定性。但一些青年人在表达“内卷”时,更多的是一种随大流的“吐槽”。如果把所有的拼搏与竞争都等同于“内卷”,给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贴上“内卷”的标签,必然会造成“误伤”,歪曲奋斗精神。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奋斗二字。什么是奋斗?奋斗是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是自强不息、发愤图强,是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奋斗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身边许许多多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越来越多青年干部到农村基层参加支农、支教、支医,助力乡村振兴,他们把基层作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舞台,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发展中,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人民事业。这种为了国家、集体、人民群众利益而进行的努力和拼搏,又岂能归之于“内卷”? 应当看到,奋斗与“内卷”有着本质的区别,奋斗是为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可以带来正面的激励和成长。而“内卷”是处于过度竞争的压力之下,被动追求高产出,不断消耗自身精力和资源,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实际上,许多人努力学习、工作,并没有“内卷”的概念,这种基于个人奋斗意识的努力,不是为了跟谁攀比,更不是为了加剧非理性的竞争。“内卷”窄化了奋斗的价值,对所有奋斗者而言,有失公允。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一个人把“内卷”当作嘲讽别人奋斗的口头禅,甚至为了“放过自己”而选择“躺平”,只会浇灭奋斗的激情。新时代呼唤奋斗精神,一个目标坚定的人,不会随波逐流,盲目“内卷”,也绝不会随意“躺平”。摆正心态,坚定信念,摆脱“内卷”的束缚,为了理想不懈奋斗,方能成就美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