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牌坊(资料图)
霍去病塑像 (资料图)
“兰州名胜地,共说五泉山”。这是董必武当年来甘肃兰州游览五泉山后,写下的诗句。
五泉山位于兰州城南皋兰山北麓,因有五眼清泉而得名。这里山势连绵、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幽雅而清静,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据记载,五泉山中最早的建筑为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的皇庆寺,后经各朝代的重修、易名、扩建。1955年,兰州市政府将五泉山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修葺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公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五泉山坐南向北,山门巍峨高耸,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制牌坊式建筑。该牌坊为庑殿顶,翘角飞檐,檐下用了五层四朵斗拱挑檐,故出檐深远,似欲展翅起飞,非常壮观。额枋间红底金字题有刘尔炘写的“五泉山”隶体大字。如今,其已成为五泉山标志性建筑,曾被收入《桥牌坊》一书,成为中华名牌坊。
五泉山的山门,是五泉山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的山崖上,有清泉从石缝中潺潺流出,甚至形成了瀑布,俗称“东龙口”与“西龙口”。虽有中轴线,但这里的建筑却并不强调对称布局,而是依山就势,参错其间。“东龙口”的建筑物有东长廊、八卦台、子午亭、千佛阁、卧佛殿、地藏寺;“西龙口”的建筑物有太昊宫、酒仙祠、西长廊、庄严寺、二郎庙、半月亭、嘛呢寺、企桥。无论沿着“东龙口”而上,还是沿着“西龙口”而上,一路皆曲径通幽,眼可观古木繁花,耳可听流水潺潺。
特别是东西长廊阁道,“皆就山坡,傅以长廊”,上下连通,蜿蜒曲折,恰似两条巨龙横卧山中,使整个建筑群颇具气势。当年刘尔炘宦游京师,借鉴和吸纳了颐和园长廊的特色,修建了此长廊。颐和园长廊只是在平面而建,五泉山长廊却借山势而为,更具有立体感,犹如彩带一般飘在山间。
除亭台楼阁外,五泉山的一些建筑还深入地下。就在与文昌宫毗邻的旷观楼下,有一摸子洞,洞内两侧皆为佛龛。另一处地下建筑——五泉洞天,位于翠幽新圃景点西北角,入口处为五间平房,顺级而下,洞内两侧布有小景观。下至洞底,中为一大厅,东西皆有洞窟。
五泉山以泉得名。这里有东龙口下的蒙泉、西龙口下的惠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泉、文昌宫东的掬月泉和文昌宫西的甘露泉。这五眼清泉在很多兰州人的心中,是故乡的山水,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五泉山上的五眼清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持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
穿过五泉山山门后,迎面即会看到身穿铠甲、身跨战马、抱拳拱手的霍去病塑像。
从西路前行,沿西长廊而上,有一小亭形似新月,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该桥结构为单孔砖石廊桥,桥体用块石垒砌单孔涵洞并桥面至地面,上接惠泉。
离开惠泉,沿着一路青石阶回旋而上,便来到了“西龙口”,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
走进文昌宫,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淡灰色的“掬月泉”三个字映入眼帘,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会合处。
边走边看,出旷观楼依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千佛阁坐南朝北,位于五泉山东侧“东龙口”崖壁之上,为五泉山东麓最高建筑。抬头仰望,千佛阁各部分组成一个依山就势、紧密相连又主次分明的整体建筑,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代匠师精益求精的高超水平。
沿台阶向上,经过先登桥,东行就到了千佛阁长廊。其为依山而建的7间敞廊,廊中石窟内存有3块明代遗碑。长廊东头木梯题额“更上一层楼”,二层长廊共10间,西端有送子菩萨殿,东端亦为菩萨殿。
洞窟壁间塑有千余尊彩佛,故称千佛阁。登临千佛阁,公园景色尽收眼底,视野更加开阔,远处山影缥缈,城里楼影重重,黄河如带,绕城东流。
迈出千佛阁,沿东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蒙泉。
依山而下,漫步在五泉山公园内,山水、花草、佛殿、寺宇等有机结合,可谓是古寺名胜,相得益彰。
山不在高,五泉驰名;水不在深,日月取影。千载香火,三教景行;古建林立,古朴厚重;碧草成荫,四季分明……五泉山的魅力,想必只有去过了才能体会。
(高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