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但鲜有人知的是,早在万年前,桂林这片山水秀美、气候适宜、物产丰饶的土地,就已成为被史前古人选中的生命乐土,孕育了发达的文化。
现在,探寻远古桂林先民的生产生活的遗踪,成了这座城市的旅游新热门。
游客们来到位于城区中的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看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文物——用来煮食螺蛳的陶器、碳化的芋头残块和人类龋齿、大熊猫被当成食物吃掉后留下的骨骼……博物馆馆长阳引表示,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文物证明了古代桂林一带是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甑皮岩遗址是在1965年发现的,并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各类文物标本一万余件。专家认定它是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典型代表。
在第一次发掘的基础上,1978年建立了这座社会科学类考古遗址专题博物馆。如今它不仅是考古研究的重镇,也是国内外游客在欣赏桂林山水之余,了解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的必访之地。
阳引介绍,甑皮岩文化代表了距今1.2万至7千年间古人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最佳适应方式。
甑皮岩遗址出土的距今1.2万年的原始陶釜,表明这里是中国最早陶器起源地之一。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华南地区特点的夹砂绳纹陶工艺也已传承了几千年。
嗦一口螺,配两口米粉,是桂林等广西民众最钟爱的饮食方式之一。甑皮岩遗址中伴随着陶器出土的大量螺蛳壳表明,甑皮岩先民或已吃上了用陶器煮熟的螺肉。
遗址出土的碳化桂花种子,经碳14检测,距今已有一万年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桂花种子。阳引说,古人类可能已懂得用桂花来熏香。
一块碳化的芋头残块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块芋头残块,结合遗址出土的骨器刃部残留的大量淀粉以及人类龋齿化石,可以推测出甑皮岩人当时应该已经掌握了芋头种植技术,成为东亚大陆上最早掌握块茎类植物栽培技术的人群之一。”阳引说,“大量食用这种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造成了他们的龋齿。”
“块茎类农业的种植探索,游居式的狩猎采集生活、对自然地理及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样的文化,也是史前中国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并承载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阳引说。
如今的桂林市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城市,而甑皮岩遗址的考古发现,昭示着早在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文化就与岭南文化有多样交流,很早就存在一个从湘江到漓江的交流通道。博物馆展出的带有湖南高庙文化因素的陶器残片,分外引人注目。
在附近的桂林鳌鱼头、父子岩等遗址中,也出土了一批从长江甚至黄河流域来的具有军权、王权性质的石钺,具有礼仪性质的袋足器陶鬶或者陶盉。这些文物是桂林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进程的实物见证。
在博物馆里能不时看到带孩子来参观的家长,以及大学生等游客。广西师范大学学生李丽琦说:“墓葬、灰坑、陶器、桂花种等文物标本,讲述着桂北地区的人类如何走向今天。”
2013年,甑皮岩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150处大遗址之一,依托甑皮岩大遗址,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园内建有甑皮岩遗址展示馆、万年智慧体验馆、少年考古乐园、时空隧道影院以及甑皮岩先民渔猎生活雕塑、智慧女神雕像广场等景观设施,成为青少年喜爱的研学基地。
“今年暑假期间,博物馆共接待3万余名游客,其中60%为青少年。”阳引说,这个集保护、科研、旅游、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桂林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名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