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论文、不问身份、不报材料,只要有技能、有手艺、能力水平高,农民也能评职称?近日,据新华社报道,今年起,我国不少地方的农村悄然兴起了“职称热”,多地探索乡村本土人才资源开发新模式,为扎根农村基层的人才“评职称”,一批批农民纷纷被评为中级、副高、甚至正高职称。
多年来,一谈到农民,在社会上许多人的惯性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他们的常态,农民是一个身份标签而非职业称谓。如今,农民也可以评职称,确实打破社会上很多人对农民的刻板印象。农民评职称看着新鲜,实际上早有先例。早在2018年,365体育官网一号文件就曾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之后全国多地陆续启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对于农民评职称,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理解偏差、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农民就该老老实实务农,评上职称有啥用?是不是搞形式主义?
固然,在农民评职称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必须正视的是,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人口却在急剧减少,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生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任重道远。因此,鼓励和支持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培养发展“新农人”扎根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来说,为扎根农村的基层人才评职称,对新型职业农民来说,职称“光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是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我们对传统农民的刻板印象是时候改变了。如今新型职业农民所从事的具体事务,既有机械化种植、电商农业,也有乡村旅游、乡村非遗等等,从事这些工作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加持。而当下的许多“新农人”不仅掌握丰富的农业技能,能熟练操作农业机械,甚至了解农业科学前沿成果。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民评职称,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的有力回应,有了职称身份的激励,必将搅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一池春水”,鼓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返乡投身农村建设,更好地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问题。
从长远来看,科技和人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最大短板和稀缺资源,农民职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越来越多正高级农民脱颖而出,获得社会认同,农民成为一个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